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区域 > 城区
【推进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新风——东涌镇东石村移风易俗侧记
  • 2020-12-17 10:18
  • 来源: 汕尾日报
  • 【字体:    

在百姓大舞台文艺演出现场,观众席上座无虚席。

□汕尾日报记者 张文滨

“现在咱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红白事都由理事会操办,方便多了”“那红白理事会操办得如何?大家还满意吗?”“好呀!非常好呀!以前‘婚结不起,人死不起’。现在把大操大办的钱省下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可是实实在在的好事。”黄大叔笑呵呵地说道。这一对话,是近日记者走访城区东涌镇东石村时与村民黄大叔的交谈。

说到移风易俗,如今的东石村,高额的彩礼、豪华的葬礼已销声匿迹,大操大办成为过去式,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了东石村民的一种时尚。村民们如释重负,拍手叫好。

自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以来,东石村持之以恒把移风易俗作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成立关爱基金会是其中举足轻重的创新经验。

6月份,东石村关爱基金会成立。这是一支由村里的老人、退休干部组成的九人机构。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凝聚乡贤之力帮助家乡各项事业建设发展,但随着移风易俗的全面推进,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江胜东创新思维,提出把移风易俗和关爱基金有机结合起来。“先把村里的长者,特别是党员干部和退离休干部集合起来,作为一面旗帜,宣传和鼓励、倡导年轻一代要改变陈旧思想,从而带动身边的群众领悟和感受文明向上的积极氛围。”江胜东表示,把这支由长者组成的公益队伍,打造成一支移风易俗宣传的“先锋队”,由长者带头破旧立新,才能使农村的移风易俗工作变得更加有说服力、号召力。

东石村首先在宣传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宣传栏、文化活动中心、百姓大舞台、文化礼堂、微信群等阵地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帮助和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全村党员干部积极发挥示范性引领作用,利用自身对村里情况熟悉了解的优势,经常入门入户,和村民唠家常,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材料,倡导大家摒弃陋习、勤俭节约、文明过节;通过百姓大舞台举办移风易俗文艺演出,文化礼堂开展移风易俗书法展示及创文创卫、法律宣讲课程,进一步号召村里的百姓齐参与,从而把树立文明新风尚的思想植入群众心中。

为了减轻村民人情负担,各村小组成立红白理事会。村里的婚丧嫁娶事宜,均由红白理事会主持操办。该村还结合村居文化和风土人情,在村规村约上做文章,把禁止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纳入村规民约中,并与村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以制度化的形式引导村民转变观念。为了响应号召,大陂头村民小组还率先带头把村前多年的“土地公”神庙拆除。

今年,该村某村民家人去世,一切从简,“办完事我自己算了笔账,不仅省了一万余元,亲戚朋友都说通过理事会办理简洁方便,不错!”该村民由衷感叹道。“老人健在的时候应该多多孝顺,给他们好的生活,让他们安度晚年,让老人在晚年吃好穿好,有病积极治疗。去世后操办简单一点好。”

该村还设立“爱心食堂”,照顾本村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采取“能自理的请进来、行动不便的送上门”的方式进行关爱,而在 “爱心食堂”门口,张贴着爱心基金“捐赠榜”。“以前在我们农村地区,一有红白喜事或者一到逢年过节寺庙‘游神’等活动,村里挨家挨户都会捐钱出来,大操大办成了习惯。谁捐钱多就说明谁家地位高,有些人甚至认为‘香油钱’拿得越多越诚心,‘神明’越保佑,劳民又伤财。”一老村民说道。如今有了关爱基金会,把这些“人情钱”“香油钱”……节省下来,用在村的发展建设中,用在公益事业上,用到“刀刃”上,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村民看得到、感受得到。渐渐地,一股尊老爱幼、团结友善、崇尚美德的文明新风在东石村悄然散开。一项项公益事业的开展,让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益处,也无形中软化了他们固守成规的态度,形成一场新的公益“接力赛”。“现在,大家不攀比‘大操大办’了,看的是谁捐的‘爱心’多,爱心基金会可谓是做实事!”老村民举起了大拇指。

东石村还设立移风易俗“红黑榜”,并建立考核机制,采取随机暗访、集中督导、入户走访等方式,重点督导红白理事会作用发挥、群众满意度等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