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我们的节日
扶安寨里的屐声还在敲响
  • 2021-04-04 09:57
  • 来源: 汕尾日报
  • 【字体:    

●吴志跃

外婆家在大安镇扶安寨,俗称“寨内肚”。扶安寨是一个始建于唐代的古寨子,寨子不大,但很精美,寨内小巷笔直,路面铺鹅卵石,穿木屐走过远远就能听到清脆的屐声。

童年我最喜欢去外婆做客,晚上就睡“棚顶”(房子的隔层)。母亲有七姊妹,舅父排行最小。母姨多表兄弟就更多,且年龄相仿,都喜欢去外婆家,来多少人都往“棚顶”钻,很有趣。冬天天冷,外婆会在“棚顶”的草席下多铺点稻草,就象猪圈铺草一样,把这群外孙像猪仔一样照料。多铺了稻草的“床”不仅暖和而且柔软,比现在的“席梦思”还舒服;吃饭么,多个孙子多把米,中午吃咸茶,更是“人多人少茶水报数”,擂一钵清茶放在桌上,旁边放点炒米、花生,能吃多少泡多少。

外婆的家没有澎湖湾,但它同样是我们童年快乐的乐园,石子路上外婆的屐声至今还在记忆里敲响。

今年正月初一去深圳舅父家拜年,聊天中,方知外婆是有文化的。这让我很惊奇,舅父解说了外婆的两句口头禅:“穷富要有后注”;“恨人妒人伤自己”。“后注”,就是赌资。外婆一生从不赌博,她所说的“后注”是优秀的后裔。做人,不怕命运虐我千百遍,陷我于穷困无助的境地,但只要我有优秀的后裔,我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这种指导思想让外婆十分重视儿女的教育,她的儿女中有3人当了医生,3人当了教师,在世上眼中是颇为成功的。而恨人、嫉妒人于事无补,且受伤害的是自己。就算恨人恨到血压180毫米汞,对方也不知道,更不会受丝毫影响。因此恨人妒人无益,要学会宽恕包容。外婆一生历尽坎坷,但她没有怨恨过一个人,快快乐乐活到99岁。

1943年海陆丰大饥荒,霍乱流行。外公是医生,知道呕吐泻疫情可预防、可医治。于是自己开处方在自家药铺中抓药,让外婆在家熬制“济众水”,然后抬到街口施舍给乡邻吃,一连熬了很多天。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施舍“济众水”对防疫的意义不言而喻。大安墟至今还在流传外婆借米过筛的故事:“更寮队”(就是夜晚巡逻防盗的临时群防组织)通宵巡逻,需要煮点粥充饥,因此需要到群众家中借米。借米时,一般人家总以夜晚鸡已入笼、钱米不外借的陋习搪塞。仅外婆家同意借,而且借出之前先将米瓮的米用米筛筛掉残次米,再量足额借给他们。人人都说外婆厚道。

1992年舅父去深圳发展,外婆就跟着姨母生活,两三年后,舅父在深圳买了房子,回乡接外婆。当时已90多岁高龄且因白内障视力不好的外婆且喜且忧,一句:“你们姊妹商量好就好了。”隐约透露了外婆不愿意去深圳的意思。但舅父态度坚决:“前几年创业艰难,没条件接母亲同住,只好拜托阿姐照顾。如今生活好了,阿妈理应跟我到深圳一起生活。我若不能赡养自己的母亲,做再大的事业何用?我要如何面对我的儿孙?”话讲到这个份上,一群姨母、姨丈都不好反对,我们外甥一辈更不敢出声,外婆也想明白了,于是大家很不舍得把外婆扶上车目送舅父将外婆接走。

约十年后的2003年,舅父跟姨母们说,准备送母亲回来大安。母亲年近满百,是叶落归根的时候了。外婆是七月中旬回到大安的,当时已近垂危了!没想到亲人、邻居接续来看望,聊天,心情好,再加上吃了一碗她一辈子最喜爱的家乡咸茶,竟又精神健旺起来。但当了几十年医生的舅父心里很清楚,外婆在世已时日无多。他放下深圳的业务,和舅妈专心在老家伴外婆,还对我们进行“排工”:白天由儿辈的后裔去陪伴外婆,晚上由孙辈的后裔去来服侍外婆,每晚二至三人,外婆传下的几十个孙子排列起来约十天轮一夜。但白天我们也往大安跑,谁都知道这个时候的外婆是见一面少一面,喊一声减一声。但外婆还是替儿孙着想。有一夜下雨了,她对身边的舅父说:“阿超,不要让这些外甥每晚都来陪伴我,风雨这么大,路上不方便。你们个个有孝,我已满足了,如果半夜睡着死了,明天抬到山顶埋掉就好了”。神志很清醒,也很乐观。直到临近春节,外婆才安详地离开我们。

倏忽又十余年过去了,古巷深深,那是外婆牵我走过扶安寨的路,屐声笃笃,那是童年与外婆一起生活的幸福时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