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文化 > 我们的节日
【散文】中夏风俗年深缕织长
  • 2021-06-13 08:37
  • 来源: 汕尾日报
  • 【字体:    

●龙晓初

“含悲蝉,叫匀匀,叫到五月节,人撑船,撑到我姐门脚过…… ”这是海陆丰流传已久的一首童谣《含悲蝉》。端午,又名五月节、天中节、龙舟节、浴兰节,端五、端阳、重午等等,据统计共有20多个名称,它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根据古籍记载,端午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异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招魂祭祀。渔夫们则一齐划动船只,往来江上打捞其尸身,有的拿出饭团抛入江中,以免饥鱼饿虾伤害他的身体,一位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水中,希望药晕蛟龙水兽,以此来保护屈原。此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殉国之日,人们都要以吃粽子、喝雄黄酒,举行请龙、祭神、龙舟竞渡等活动来纪念屈原,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延续至今、内容丰富的端午风俗。

古人认为,进入五月,时序入夏,天气炎热,蛇蝎繁殖,蚊虫猖獗,瘟疫流行,人易生病,于是人们便借助于对屈原的纪念,采用多种方法避邪除祟,与毒虫、疾病作斗争,形成了端午节挂艾草、悬艾虎、戴香包、系百索、沐兰汤、饮雄黄酒,并将雄黄酒洒于墙壁角落以驱虫杀菌等卫生习俗。同时,又因各地文化背景不同,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俗,如山西解州的“去疾”,陕西兴平的“镇病”,甘肃漳县的“烧高山”,江苏南京的“破火眼”,广东从化的“送灾难”,江浙一带的“吃五黄”,贵州各地的“游百病”等等。

我的故乡海陆丰,民风淳朴,传统深厚。五月节撑龙舟可以说是应节的头等大事了。但由于受江河等条件限制,并不是每个村镇都会举行这一项活动的,据我所知,城区市区、海城、东海、梅陇、湖东等多个城镇都会举行,而且场面也较浩大。到端午节这天,桥边以及河岸,人山人海,争相观看龙舟比赛。龙船由龙头、船身和龙尾三部分组成。据说新船下水要祭龙头。比赛之前,要举行开赛仪式:龙舟和桨手要祭拜伯公老爷,也有拜祭妈祖的,目的只有一个——“旗开得胜”。龙船长度有10米左右,7对桨手,一个舵手和一个擂手,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龙舟则闻声起鼓,健儿们奋臂划桨,力争上游。锣鼓手统率全船,划桨的只管划桨,掌舵的把稳方向。夺标进入高潮时,击桨激起的水花能把整个船都罩住,岸上观看的群众不见龙舟,只见一团团“云龙”在江面飞奔。两船在向相反方向前进了几百米后各自到新老桥底转弯折回,谁率先到达原先起点位置是为赢。得头标者,唢呐伴奏,游河、游街,等等。选手们开开心心互相道贺,民众快快乐乐一饱眼福,全民都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之中。

记得小时候,虽然缺吃少穿,粮食匮乏,但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海陆丰俗语叫“粽稞”,但并不像其它地方的“粽子”一样用粽叶包裹,而是做成柔软的糕状,可以切成方形。还有馅料也并不像其它的粽子那样多种多样,几乎是不下什么馅料的,似乎就是用糯米粉和面粉加入些红糖搅拌蒸熟而成的糕点。但是吃起来却又有一股说不清的味道,至今仍记忆犹新。在端午前夕夜静时分,你只要侧耳细听,便能听到家家院里都会传出高压锅“丝丝丝”的煮粽子的声音。浓浓的粽香飘满了大街小巷。

五月节这天,各家各户还要接午时水。通常拿一个盆子或水桶加水放上菖蒲、艾、榕叶等置于路边,过了午时,据说这水能长久保存而不腐,备日后配药用;而那些菖蒲等再放于锅内煮水,用以洗澡擦身,俗信可祛病去邪。 所谓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小时候记得,五月节这天,村中各家各户挑着水桶到井边汲水,络绎不绝,村中的各口水井的水都会被村民抢汲一空,甚至于干涸,有的村民只好到邻村去汲水了。按照习俗,所接的午时水,放上菖蒲、艾枝、榕叶等置于锅内煮沸,用以洗澡擦身,可祛病去邪,各家各户还要插抹草、艾菖蒲、榕叶等植物,特别是要插在家中的各处神位上。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还有祭神祭祖等活动,这些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两千多年以来,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和端午节俗的深远影响,曾经触动了多少文人骚客的灵感,也给我们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就堪称为其中的代表作:“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人们在不断挖掘屈原精神时代意义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着端午节饮食、卫生、体育、旅游等文化内涵。重提端午节的卫生防疫内涵很有意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