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县域 - 城区
【蹲点百千万 记者走基层】青红坡顶绘新卷 ——城区东涌镇新民村“平改坡”增添乡村颜值
  • 2025-09-22 11:28
  • 【字体:    

清晨的阳光漫过城区东涌镇新民村的稻田,步美自然村的蔡阿婆端着洗衣盆站在自家的院门口,目光掠过连片的青灰色坡屋顶,水珠顺着盆底的缝隙滴落在村里翻新不久的道路上,溅起细碎的水花。“你看这新屋顶,整整齐齐的,比以前好看多喽!”

这场让村民们津津乐道的“屋顶革命”,是新民村借着“百千万工程”推进风貌提升的生动实践。青红两色的坡屋顶错落有致,不仅刷新了村庄的“天际线”,更点亮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老房“颜值焦虑”里的民生期盼

2023年上半年,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村党总支部书记蔡汉荣刚把规划图翻到“村庄风貌现状”页,底下就响起一阵议论。投影幕布上,老房的平屋顶像被遗忘的补丁:有的铺着褪色的油毡,被雨水泡得发涨;有的堆着陈年旧物,檐角挂着蜘蛛网;更有几户的铁皮棚歪歪斜斜,露出黑乎乎的椽子。

“咱村评上了省级典型村,可这房子看着还是土气。”建茶自然村的老党员曾叔率先开了口,“孩子们回来总说,村里路修好了、树栽活了,就是房子不够洋气,拍张全家福都得挑角度。”

蔡汉荣其实心里早有盘算。他带着村“两委”干部“入户联心”时,不少村民都提过类似的想法:步美自然村的陈大伯指着其他村的照片说“人家那坡屋顶多精神”;建茶自然村的种植户李大哥坦言“客户来考察,看到乱七八糟的屋顶,总觉得咱村不够规范,订单都少签了两单。”

然而,大家的顾虑也不少。“这改屋顶得花多少钱?”蔡婶扒着指头算账,身上的围裙上还沾着灶台上的面粉,“我家那三间房,定材料、请工匠,怕是得小几万,都够孩子大学一年的学费和食宿费用了。”更有人踮脚望着自家的老房,嘟囔起来:“这老房子改坡顶,会不会不结实?”“就是,安不安全呀?别好看却不中用!”……这些疑问,成了横在风貌提升面前的“拦路虎”。


“两委”干部入户向村民讲解相关政策。

记者 张文滨

央企助力破解“美丽烦恼”

那年夏末的蝉鸣正盛,东涌镇党委传来的消息像一阵凉风吹进新民村:央企中铁集团将参与“百千万工程”,助力新民村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央企中铁集团出材料、派团队,政府协调资金,群众一分钱不用花!”蔡汉荣在村委前的公告栏贴出通知那天,村民们挤得水泄不通。

接下来的几天里,蔡汉荣和村“两委”干部带着中铁集团的工程师挨家挨户走访。在步美自然村的巷道里,工程师小李举着设计图蹲在蔡婆婆家门口:“阿婆您看,步美村统一用青灰色琉璃瓦,建茶村用暗红色,既保留村落特色,又整齐好看。”他从工具包里掏出一块屋顶的材质样品递过去,“这是防滑防水的新材质,太阳晒不裂,雨水冲不烂。”蔡婆婆接过瓦片,冰凉的触感从掌心传到心里,她突然笑了:“真不要钱?那我家先改!”

2023年秋收后,施工队正式进村。步美自然村的巷道里,工人将成捆的青灰色屋瓦稳稳搬上到屋顶,工匠们踩着脚手架铺设龙骨,中铁的监理员拿着水平仪逐块校准。蔡婆婆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看,只见原本单调的平屋顶,渐渐有了优美的弧度,仿古的设计像极了她年轻时在戏文里看到的古建筑。

建茶自然村的曹叔起初揣着心事,每天背着手到施工现场转悠,直到某天清晨,他看见工程师们先给老房的墙体钻孔植筋,再搭建坡顶框架,水泥浆抹得比自家糊的春联还平整,终于放了心。他随即回家搬来一箱矿泉水,一瓶瓶往工匠们手里塞,脸上乐开了花:“这活儿干得细,比咱自己盖的还结实,好!好!好!”

“百千万工程” 赋能,新民村风貌焕新颜。

记者 陈茂辛

青红错落间的乡村新图景

2024年底,村里的43间民房的“平改坡”工程全部完工。站在村内房屋的顶楼眺望,步美自然村的青灰色坡顶像层层叠叠的青黛,建茶村的暗红色坡顶似点点朱砂,两色交织,在米黄色的墙与绿树间勾勒出明快的乡村轮廓。

今年4月,新民村借着“三清三拆”专项行动的东风,在城区区委、区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在央企、国企的助力下,一场关乎安全与美观的“房屋焕新战”在村里打响。施工队先对50多间漏水房屋进行“靶向治疗”——给开裂的平屋顶进行修葺,并重新改了坡顶。而87间危旧房屋的拆除,则像是给村庄做了一次“外科手术”。

“这些老房子早该动了。”蔡汉荣站在建茶自然村曾大伯的老宅前,脚下的碎石堆里还能看到腐朽的木梁。他指着墙角残留的裂缝回忆:“去年台风天,曾大伯家外墙皮突然往下掉,一块砖头砸在离放学孩子不到两米的地方,当时我后背全是汗。”那些天,镇、村两级干部带着卷尺和评估表逐户排查,发现不少危房的梁柱已被白蚁蛀空,用手一掰就能掉下木屑,有的屋顶甚至能透过破洞看到天上的云。

拆除现场总能见到感人的场景。建茶自然村的曹阿婆握着老宅的木门把手迟迟不肯松手,她带着哭腔说这是她嫁过来时亲手刷的漆。新民村驻村第一书记江贺龙蹲在她身边说:“阿婆,拆了旧的才能建安全的。以后这地块您可以在这里建个小花园,您还能来这儿晒太阳。”最终,曹阿婆颤巍巍地交出钥匙。

50多间漏水房屋的修葺,更像是给村民生活拧开了“幸福阀门”。步美自然村的蔡大叔在修葺好的房屋开起了修车档,他总爱给顾客指屋顶:“以前一下雨,这房子漏得没法住,现在修得亮堂堂了。”

傍晚时分,夕阳给坡屋顶镀上金边,孩子们在新修的巷道里追逐嬉戏,老人在“四小园”纳凉聊天。蔡汉荣看着眼前的景象,在工作笔记上写下:“‘百千万工程’,改的是风貌,暖的是民心。”

青红坡顶下,新民村的颜值与日俱增,村民的日子也像这错落有致的屋顶一样,越过越有滋味。

汕尾日报记者  张文滨

【蹲点百千万 记者走基层】青红坡顶绘新卷 ——城区东涌镇新民村“平改坡”增添乡村颜值 1,758,482,881,000 666921354fba4edf9857b5b8c60db14f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举报电话:0660-3374567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