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砥砺奋进靓丽明珠 勠力书写汕尾答卷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高质量发展综述
  • 2021-12-23 10:29
  • 【字体:    


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汕尾迈出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乘着国家和省支持老区振兴发展的东风,汕尾踏出的每一条路子,都写满了汕尾人砥砺前行的生动印记。


中共汕尾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的五年,汕尾的变化有目共睹,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尤其近两年是我市发展又好又快的时期。300多万老区人民一路披荆斩棘,实干当先、奋勇争先—GDP从800亿元,跃上千亿台阶;2020年第一季度成为全省唯一GDP实现正增长的城市,全年增速全省第一;成为粤东唯一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的地级市。


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全市面貌日新月异。

我们即将迎来中共汕尾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汕尾,再次站在了发展的新起点。

综合实力

砥砺前进势如虹

驻足回眸,五年一瞬。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全市上下以敢为人先、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豪情壮志,围绕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目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推动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总定位总目标中担起汕尾责任、践行汕尾使命、作出汕尾贡献。

GDP从2016年843.9亿元增长到2020年 1123.8亿元,年均增长6.9%;近五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7%和 9.4%;创建汕尾(深圳)创新岛,前瞻研究院、科技成果中试基地落户汕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1.3倍;2021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907.4亿元,同比增长14.3%,两年平均增长9.3%,增速排名全省第一;陆丰摘掉“毒帽”,“洋垃圾”问题有力整治……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汕尾经济运行稳中趋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创新驱动取得新突破,全市创业创新氛围更加浓厚,民生经济更加有温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这五年,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老区人民也越发关注社会发展和生活环境。启动“创文创卫”工作以来,全市上下同心协力、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汕尾终于在2020年荣获“广东省文明城市”称号、2021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海陆丰儿女为之欢欣鼓舞,自信心、自豪感倍增。“创文创卫”工作不仅带来了道路平整、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还带来了美好的居住体验。今年年初,我市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吹响了综合交通大会战的号角,加快建设“发展的交通”“人民的交通”。如今信步于汕尾城乡的大街小巷,满眼是整洁干净的街道,绿树成荫、繁花锦簇,道路交通秩序井然,行人文明有礼。这些变化,不断见证汕尾城市综合实力的提质升级。

产业城建

高歌奋起开新局

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这是汕尾“以不变应万变”的自信。这几年,在陆丰沿海的这一边,我市抢抓机遇,积极响应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拥抱大湾区、发展大风电,加快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步伐,规划建设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陆丰),吸引了上下游产业链上优秀企业竞相入驻,粤东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正加速崛起。


汕尾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产业基础良好。

海工基地是我市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在深圳对口帮扶下,我市抓牢产业共兴这个“牛鼻子”,主动承接深圳产业外溢资源,引进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落户。国内目前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场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投产运营、“明珠数谷”大数据产业园发展规划完成……一个个好消息接踵而至,为汕尾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各大产业园区纷纷加快推进路、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按照产业图谱精准招商,逐渐形成电子信息、风电装备、新能源、大石化新材料和大美丽五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为主,数字经济、海洋生物等N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辅的产业集群。全市6个“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持续发展壮大,“3+2”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城市建设则蹄疾步稳。五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创新城市管理,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山海湖城”“红色圣地”“活力湾区”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市政设施不断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28年未打通的红海西路、32年未打通的兴华路相继通车,越来越多城市道路被拓宽优化,潮惠高速建成通车,厦深铁路惠汕捷运化列车开通运营,市区建成区面积拓展69.4%,中央商务区成为“城市门户”,品清湖新区成为“城市新名片”,汕尾正逐步蜕变成为一座现代化滨海新城。

生态文明

奋楫扬帆向绿行

建设天蓝、水碧、土净的美丽汕尾,是所有汕尾人民的心愿,也是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从“生态佳”迈向“生态+”,生态文明建设趟出汕尾示范性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品清湖碧道远近闻名。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土壤环境安全状况总体良好……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深入谋划、全面部署、强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获得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三好”荣誉,持续擦亮生态底色。我市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连续6年稳居全省第一,奎山湖(河)黑臭水体“长制久清”,治理效果得到住建部认定,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率先实现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置,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成投运。今年,我市入选“冬养汕尾?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区”;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是粤东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城区东涌镇新湖桂青村港富碎石加工场粉尘和噪声扰民、海丰县赤坑镇居民区内“散乱污”宝石加工作坊废水和噪音扰民、陆丰市广东臻强大发展有限公司废气和噪音扰民、陆河县上护镇樟河公益性公墓山建设项目破坏山林……我市全力配合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以上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今年以来,我市以迎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开展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蓝剑”“绿剑”“铁拳”三大专项行动,坚决立行立改、边督边改、从严从细从实从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存在问题整改,严厉打击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大行动

走活发展一盘棋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尤其是2020年这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市打出了关键战役——“三大行动”,以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年、“项目双进”会战年、营商环境优化年为抓手,走活高质量发展这盘“棋”,全力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


市民服务广场启用,政务服务水平提高。

今年11月,海丰县赤石镇的网格员在开展医保服务巡访时,发现一位参保人因不了解有关医疗救助政策,未享受到医疗红利,网格员将这一情况上报“民情地图”,帮其申请医疗救助减轻负担。“民情地图”应用和“综治中心”建设是我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两个创新之举。近年来,我市纵深推进“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创新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管理机制,凝聚基层治理的最大合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此外,随着“一亲三心”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党员干部纷纷沉下身、听民意、解民忧,走好走实群众路线。

近两年,全市开工项目接二连三、施工项目热火朝天、签约项目源源不断,走进各个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数十台工程车来回作业……每季度重点项目的集中开工仪式,两届汕尾发展大会、海上风电产业大会、2021汕尾人才活动周等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现了我市只争朝夕、拼搏奋进的发展脉动。特别是今年以来,各地项目“双进”体量越来越大、比学赶超氛围越来越浓、发展形势越来越好,高层次人才队伍也日益壮大。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1年11月,全市新引进大学生19009名(含硕士672名、博士153名),刷新了汕尾建市以来的记录。

连日来,与低温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汕尾索思公司车间内火热的生产景象。谁能想到,该公司刚经历了一场“起死回生”。“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去年我们公司可谓内外交困、濒临破产,多亏了汕尾各级领导俯身甘当‘店小二’,提供无微不至的对点帮扶服务,我们才能活过来!”该公司负责人由衷感慨,汕尾营商环境的变化让他很是欣喜、倍感温暖。我市营商环境的改善,还体现在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开放、政务环境更加高效便捷、法治环境更加公正透明。经过建设,汕尾“数字政府”正在向以“数据化运营”为核心的2.0时代挺进,市民在网上就可以办理政务服务。

事业

一枝一叶总关情

“就业有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这些都是对我市民生事业发展最好的注脚。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意为导向,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民生事业上,举全市之力抓重点、补短板、填空白,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过去五年,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我市在各级帮扶力量的支持和帮助下,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市12.2万相对贫困人口、137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如期脱贫出列,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这份芹菜炒蜂蛹好吃!”位于海丰县海城镇莲花村的新田园农家乐,食客对其特色菜式赞不绝口。乘着“粤菜师傅”工程的东风,该农家乐创新经营模式,合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大力推广本土特色菜式、特色宴,一跃成为新晋“网红”点。在汕尾,像新田园这样的就业创业渠道还有很多。这些年,我市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推动就业创业工作。

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证明,我市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经受住了考验。随着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保险制度体系持续完善,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深汕中心医院全面运营,逸挥基金医院创建成为首家三甲医院,老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五年间,我市全科医生数增长10倍,注册护士数增长43.3%,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至1万元,门诊特定病种报销范围扩大到52种。


民生工程暖民心,市区迎来两座人行天桥。

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汕尾技师学院、市第二小学、华附汕尾学校小学部……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一栋栋崭新的校舍楼宇拔地而起,一个个现代化教育设备进入校园,我市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夯实办学基础,提升教育质量,全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如期完成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

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积淀是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根基。我市采用各种文艺形式讲好汕尾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各地结合自身特色积极探索创新,为广大群众送去欢乐和精神粮食,全市文化事业可谓百花齐放、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全市6个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文旅新业态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

村美民富产业兴

今年8月,广东省2020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出炉,我市再次获得粤东片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实现“三连冠”,以实际行动交出不负嘱托的汕尾答卷。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将汕尾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地为目标,狠抓“三农”领域重点工作落实,加快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探索一条全面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建设未来乡村4.0的发展路径。


昔日落后乡村换新颜,游客络绎不绝。

海丰县可塘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海丰县赤坑镇岗头村、城东镇北平村获评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近些年,我市依托本地红色资源、绿色生态资源等优势,大力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农业发展体系和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乡村振兴硕果累累。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以万亩梅园为突破口,以股份制合作开发的形式,盘活农村资金、资源、资产,发展全域旅游;海丰县海城镇莲花村用好山做好茶,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转”出2180亩美丽茶园;城区红草镇晨洲村做好“蚝”文章,大力发展“公司+基地+股民”的产业模式,擦亮了蚝乡美丽乡村这块“金招牌”;陆丰市八万镇吉水村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坚持“农户+合作社+政府”的有机结合,发展牛大力中药材种植产业,带动提高农户效益。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美丽乡村建设,农民致富是落脚点。2020年初,我市在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的基础上,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聚焦“八大美丽”,做好 “四篇文章”,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串珠成链、连线成面,以重点领域突破推动汕尾乡村全面振兴,谋划建设4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了红草晨洲、莲花温厝、金厢下埔、水唇螺洞、遮浪东尾等样板村、网红点。

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改革创新,以“5+2”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组合拳,大力破解农村“地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生?”发展困局,推动“三农”领域各要素自由流动,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活力。我市还真金白银加大投入,做好涉农融资服务,发动外出乡贤、在汕企业等社会力量和深圳对口帮扶单位参与支持,鼓励引进社会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如今,在新的赶考路上,汕尾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进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砥砺奋进、拼搏实干,大步朝着“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目标迈进。

汕尾日报记者 邓良琼/文 施辰亮 黄奕锋/图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砥砺奋进靓丽明珠 勠力书写汕尾答卷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高质量发展综述 1,640,197,740,000 116e1a6d29684c1eaa35cbaf9e8ae911 116e1a6d29684c1eaa35cbaf9e8ae911/images/6b36e7801a1f465a8f7f4ee6d7f607a3.jpg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