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镇美丽的河道
陆丰八万镇强化文化功能,聚焦“未来乡村”和“绿美生态”建设,抓住镇村扩容提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个重点”,围绕“三个突出”,抓好绿化景观、市政配套、道路交通、“赤膊房”改造、“三清三拆三整治”、“四小园”等工作,全面扎实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
该镇成立以镇委书记为总指挥、镇长为第一副总指挥的八万镇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指挥部,明确责任主体、重点任务、工作要求,并进一步明确“施工图”。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围绕工作推进的难点、痛点、堵点,一一梳理,一抓到底,确保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一
作为陆丰唯一山区客家镇,八万具有一定文化底蕴,有火麒麟、舞狮、客家山歌等传统文化。镇域呈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水格局,山水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这些天然条件,都为该镇制定《八万镇美丽圩镇建设工作方案》提供了依据。
目前,该镇“美丽圩镇”建设围绕“七个一”展开,其中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个绿美生态公园6项已具备基础,实现局部提升。
如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方面,对镇区已整治的道路和和房屋外立面,增加绿化层次,增加墙绘。又如美丽河道建设方面,已完成“一廊、四段、六节点”建设:一廊即八万河滨水走廊( 14.43公里 );四段即花溪石涧段(长710米,宽1.5米)、稻田读者段(长6027米,宽2米)、城镇休闲段(长940米,宽3米)、乡村野趣段(长5816米,宽3米);六节点即花溪石涧、水荫广场、水车乡谣、纪念广场、荷风徜晚、踏水行歌、魅力客厅。
目前仍在重点谋划的“一个美丽圩镇客厅”将恢复水田,改变水田单一种养模式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促进增产增收,丰富旅游活动。
二
该镇强化文化功能,加强建筑风格、街道界面、广告设施标志等整体风貌管控,严格控制建筑高度,统一农房风貌,最大限度地保留八万圩镇特色格局和肌理。
该镇改造提升旧街巷、旧民居,加强主要街道沿街建筑立面整治,实施房屋外立面美化亮化整治工程,进一步提升对外形象。同时,建设美丽街区和特色公共空间。因地制宜对街区标志性建筑、小景观、道路绿化等进行适度亮化设计和打造,丰富街区步行相关配套,打造一批辨识度高、别具特色的网红地、打卡点。镇区入口打造了“茶园飘香”“浪漫荷香”3D墙绘2幅,建设“四小园”38个,打造田园栈道、彩虹步道1.5公里,建设党建广场1个,加快八万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打造“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的“五道合一”的示范碧道。
三
为配合“美丽圩镇 ”建设目标,该镇巩固拓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结果,进一步开展以八万社区、八万村为核心的圩镇“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提升环卫保洁水平,持续开展积存垃圾清理,常态开展清脏治乱大扫除,重点加强主次街道、农贸市场、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的生活垃圾清运。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运营管护好垃圾中转站,优化服务功能,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每年约产生3600吨。持续开展水体清洁,全面清理河道、池塘、沟渠等水域漂浮物,清理水岸边各类生产生活建筑垃圾,推进清淤疏浚。完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大力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连通,实现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
该镇统筹推进“三线”治理,着力解决乱拉乱挂的“空中蜘蛛网”现象。按照“安全、规整、美观”的要求,规范户外线缆架设,全面清理整治废旧电线杆、变压器,归并整理杂乱无序线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推进镇区乱搭建治理,完成沿街破旧雨篷、遮阳篷、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破旧附属设施拆除治理;治理乱堆放,完成房前屋后、街巷边、居民区、农贸市场内乱堆乱放整治。推进镇区乱停放治理,建立日常停放管理机制,机动车、摩托车、电动车做到停放有序,无“僵尸车”现象。治理乱贴画,完成公共空间乱贴画、“牛皮癣”小广告的清理整治。目前完成三线落地约3000米,上墙线路约2500米,拆除线塔10座。完成31个自然村污水处理终端建设,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
该镇加强道路整治与修补,重点维护乡镇主干道,完善圩镇路网结构,打通“毛细血管”,大大方便群众出行。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