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炼
前些天回陆丰东海,十多个老知青聚餐,有的几十年没见,都记不起谁了,其中一个头发快掉光的胖子、一个弯腰的瘦子先后问我,还能不能记得起他们?我随口说出他俩的名字!
他俩问五十年不见是怎样记得的?
我向他俩说起当年一些情况: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住在东海鲤鱼潭,有段时间电力不足,晚上都轮电,按地界分,一晚旧圩,一晚新圩,停电给生活带来十分不便,为了照明,人们各显神通,有的家庭点气灯,有的大家庭买发电机自己发电,由于经常停电,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逆变器”,由一个电箱盒和蓄电池组成。
逆变器接在家里总开关处,停电时,逆变器“啪”的一声自动开启,家里照明接上。当来电时,逆变器又“啪”的一声自动断电。那个年代,这东西很先进;不过,价钱比较高,要六七百元,我那时工资才四十多元,按理论来算,不吃不喝一年半,才能买得起这个物品。
生活在县城,有攀比心理,我作为县机关人员,觉得“输人唔输阵”,家人七凑八凑,又向朋友借了钱。我这位头发快掉光胖子李场友,当时是交电部门的,他白天在门市当售货员,晚上就在街头卖逆变器,几台逆变器摆放在一辆板车上,接上的灯管发出光,成了县城一道风景。
那时,蓄电池较好的是建航牌子,价格比其他牌子高,因为是场友,整套逆变器给我便宜些,还叫一个电厂的同学帮我安装。
照明的问题解决了,可水又成了问题,当时我住一栋商品楼四楼,水龙头不是随时拧开就有水,白天几乎没水,只有等到夜深人静时才来,为了保证生活用水,到了晚上打开水龙头,水池放满后,又把家里大、小塑料桶,面盆,能装的容器都装上。为迎接半夜来水,水龙头都开着,有时水池满了人睡着没及时关,水流满地。那段时间,我们那几栋商品楼,半夜三更,经常看到几家灯火通明,“沙沙沙”的声音此起彼落,那是在铲水池溢到地上的水。不用说,我也是其中一家。
有问题就有解决方法,我的上下左右邻居他们都在地下水管装上一个小水泵,往家里接上电线,开关一按,水就“哗哗哗”从水龙头喷出来,这小水泵一百多元,因我之前买了逆变器,家庭经济处于负数,只能观望,盼等发横财或做美梦。
然而,不久我就急不可待,非装不可了。事因一天,儿子从学校放学回家路上,拉肚子,弄湿一条裤子,到家没有水可洗,住楼上我的属下得知情况,抽起水又是让我上去提又帮我提下来,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临走,楼上属下说,什么时候需要水就说。
事后,我决心砸锅卖铁,卖血也要买了。
此次聚餐弯腰的瘦子陶场友,当时在自来水公司,工余给人装小水泵,记得我还是分两期还他工本钱的。
当我说起以上的事,两个场友都说我记忆力好,他们当时卖逆变器和装小水泵的人多,没有特别记起。
随着社会发展,如今不再缺电和水,即使住高层,对水压问题都有解决办法,今写这篇文章,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忆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