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跃
陆丰东海保昌寨老吴珍藏着一张《陆丰民国日报》,出版于1934年3月29日的报纸,上有一则广告,内容系他家一位亲戚长辈鄞蕙琼医生的开业广告。这是一则文辞优美,内容丰富、规范的广告,蕴含信息丰富。
从广告第一句“鄞蕙琼西法接生”,“广州妇孺助产学校毕业,曾任海丰平民医院产科医生”来看,鄞医生曾在彭湃领导下工作过,在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苏维埃时期,广告中出现这段工作经历是一种光荣。
平民医院位于海丰红宫东侧,清代时是育婴堂,1921年10月改建为妇幼医院,1925年东征后,发展为海丰县平民医院,免诊断金,药品半价服务劳苦大众。同时,举办医务人员培训,为农会输送了大量的医务人才。1928年,敌人占领海陆丰后医院停办。
“平民医院”这一名词多出现在党史中。这则广告的出现,佐证了当年平民医院是办得很成功的。连陆丰的医生诊所开业都以曾在平民医院工作过作为招牌的亮点。平民医院的营运注重平价亲民,服务热情;而鄞医生开诊所当然是自负盈亏,这时候强调她来自平民医院,这个提法的亮点就是侧重医术。没有过硬的技术进不了平民医院!平民医院不仅平价,而且医术好。这是当时海陆丰群众的共识。另广告中强调“女医士西法接生”“活人甚众”,可能鄞医生在助产接生过程中有用到小手术,这种医护方法在当时已获患者欢迎。
诊所地址:“暂设陆丰县城新墟保昌寨门牌八十四号”,这是鄞医生自家的一间大房子,如今依然保持原貌,现门牌是保昌寨三巷十五号。
保昌寨建于南宋末年,是东海镇最大的寨,寨内面积近五万平方米。由郑姓始建,原名郑厝寨。后郑姓迁走,其他姓氏入住,故改名保昌寨。尽管现在寨内大部分房子闲置,但在改革开放前这里是群众喜欢聚居的“墟心”。特别是在百年前,未建人民桥和神冲桥,城南的龙光、海仔、崎沙等十多个农村群众进城都要经过金钗桥,保昌寨就在金钗桥头,所以鄞医生在这里选址是很有眼光的。
更有看点的是这则广告还一栏“介绍人”,共有21人。多是当时有影响力的社会名绅。陈拱初、陈适生、鄞聘之等都是当时东海的大商人,他们的名号现在还有人提起。
“介绍人”也相当于鄞医生医术的鉴定人。要邀请到这么多社会名绅作介绍人是不容易的。一靠社会活动能力,二是医术一定要过关。大家没有看好她的医术是不会为她作介绍人的。如果医术不行出了医疗事故就直接打了这些名绅的脸。
这则老广告百年后还有广告的功能:它至少告诉后人,近百年前陆丰就出报纸了,而且是日报!但从这张报纸编号是“第六七四号”分析,是办了几年了。报中还标注不同人群订购报纸的价格:机关团体每份一月收小洋四毫、商店一份每月收小洋三毫、学生二毫;零售每张收四仙,特别亮眼的是,这份报纸还有国内、国外的订户,注明外埠每份加收二毫和四毫的邮费。报中内容丰富多彩,有时事,有“总理遗嘱”、有军事,介绍抗日情况。还有公益事业捐款鸣谢。从这张报纸可看到,当年陆丰的文化建设是比较前卫的,当时的报纸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群众会来登报做广告。陆丰报社社址设在县城国王庙左畔,即现在三六九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