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墨稼山房的古色与红色记忆
  • 2025-09-06 11:28
  • 【字体:    

○蔡金针

“墨稼山房”,位于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大埕围内孝友堂右侧,建成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是博社乡四大富翁之一蔡升本(字士立,敕授儒林郎、直隶州司同)所建,比甲秀书院晚建7年。

本地文学作者到墨稼山房探踪觅迹。

(一)

“墨稼山房”的建成,曾是乡里一所私塾学校,培养出不少贡生、庠生、监生、国学生,如贡生蔡琼如(字大奋,尚存“明经进士”匾额)、蔡凤翔(字善元)等。

据了解,“墨稼山房”是今陆丰博美下寮村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第15名进士林飞鹤所题。林飞鹤(1775-1841),名昭长,字友松,于嘉庆十年(1805)中式举人,在咸安宫授教皇子三年,曾在北京道台任职,调任肇庆府教授正堂。林飞鹤未中式进士前,在这“墨稼山房”授过课。

(二)

清光绪年间至民国11年(1922年),每年在博社乡办有二、三所私塾,“墨稼山房”是其中现成的一所。贡生蔡琼如、庠生蔡锦奎、庠生蔡燮尧、蔡国桢等人,曾在这里授课。

民国12年至民国30年(1923-1941),博社乡所办起的国民小学56间、私塾26间。国民小学校长先后是郑起贤、方腾风、方培德、陈文庭、藩文定,教员蔡裕玉,校址在大祖祠,经费来源公众捐款及村出口猪、牛、青果、花生等收入,以此作为教师每月薪金。私塾的校址分设在墨稼山房、孝友堂、存养堂、孝思堂、承启堂等,经费来源由学生负担。

(三)

蔡世少、蔡钦镇、蔡昌宸、蔡大妹、蔡世纳、蔡乃池、蔡儿、蔡𡑒、蔡世珍等9位革命先烈,也在这所私塾学校“墨稼山房”读过书,并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他们于1924年至1925年先后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春,革命受到挫折,他们先后在陆城、甲子两地壮烈牺牲。

为了让人们记住这9名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烈,笔者经过探查,特简单记录如下:蔡昌宸(18841927),中党党员,1924年参加农会,博社乡农会会长,19276月在陆城被捕遭杀害。蔡乃池(18791928),中共党员,甲子区赤卫队财政委员;1924年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283月在本地被捕遭杀害。蔡𡑒(18991928)博社乡赤卫队队员,1924年参加农会,19284月在新饶被捕遭杀害。蔡钦镇(18761928.5),19256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甲子区赤卫队指导员,19285月在甲子被捕遭杀害,19831117日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蔡大妹(字昌兹)(18931928),中共党员,甲子区赤卫队司务长;1924年参加地下党,19286月在甲子被捕遭杀害。蔡世珍(18771929),博社乡赤卫队通讯员;1925年参加农会,19292月在甲子被捕遭杀害。蔡世少(18741929),中共党员,甲子区赤卫队指导员;1924年参加农会,19298月在陆城被捕遭杀害。蔡儿(18761929),中共党员,博社乡赤卫队队员;1924年参加农会,1929年在甲子被捕遭杀害。蔡世纳(18841928),博社乡赤卫队队员,后接任博社乡农会会长,后被捕遭杀害。

“墨稼山房”,不仅是博社乡人一处接受革命思想的旧址,也是大革命时期赤卫队经常活动与联络的场所。既充满着古老的人文根脉,也透亮着红色的光芒。

墨稼山房的古色与红色记忆 1,757,100,537,000 315e1b92a6cd4dd89a6e50ba949ac893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举报电话:0660-3374567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