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美丽汕尾】莲花山的魂魄
  • 2025-10-12 10:28
  • 【字体:    

○陈丹玉

我总以为,每一座山都是有魂魄的。莲花山的魂魄,就藏在龙喷须瀑布飞溅的水雾里,藏在那条蜿蜒山涧的鹅卵石间,藏在我每一次归乡时急促的心跳中。

家乡的山水,自有一种熨帖人心的力量——哪怕是一处荒废的老屋,两畦青翠的菜地,都足以让人驻足。更何况,还有那座让我魂牵梦绕的莲花山。

云雾缭绕的莲花山。

莲花山,这座粤东第一高峰,其名取自莲花宝座之意。南麓层峦叠翠,远近浓淡各不同,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长卷。“莲峰叠翠”能成为海丰八景之首,实在名不虚传。七八座古刹散落山间,晨钟暮鼓穿越竹林,龙喷须瀑布终年不息,温泉村雾气氤氲;片片茶园香韵缭绕。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浸润着岁月的沉香。

但于我而言,莲花山从来不只是风景。她是生命的源头,是精神的故园,是无论走多远都扯不断的乡愁。

少年时,最爱在暴雨初霁的周末,呼朋引伴,骑着叮当作响的自行车,直奔龙喷须。我们沿着山涧跳跃,光脚踩在温润的鹅卵石上,任溪水漫过脚踝。那时的我们,眼中只有那道如玉龙飞舞的瀑布,面对着飞珠溅玉的水幕,总要张开双臂大声呼喊,听回声在山谷间层层荡漾。男生们会故作深沉地吟诵“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们女生便以“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相和。山水有情,却不解少年心事。那些藏在心底的朦胧情愫,都随着瀑布的水汽,消散在青翠的山谷里。

如今回想,那飞泻的瀑布,何尝不是我们奔涌的青春?只是当时惘然,不知这山色空濛,将会用一生的时光来读懂。

不知从何时起,涧中的鹅卵石,踩在脚下依旧温润,我却不再奔跑跳跃,只愿寻一块平整的,静静地坐下。 年华,便在这由动到静的光影里,渐次长成了。步入社会,莲花山,于我,便成了心灵的休憩所。带着家人进山吃斋,让梵音洗去尘世的疲惫;领着学生溯溪而上,在嬉戏间传授自然的奥秘;约上三五文友,沿着熟悉的山涧漫步,谈诗论词,说古论今。那时的龙喷须,在我眼中虽不及黄果树壮观,不如壶口磅礴,却自有一种清雅的气质。就像一位故人,永远在那里等候,给你最安宁的怀抱。

记得有个秋日,与挚友坐在瀑布下的巨石上,看阳光穿过水雾折射出彩虹。她说:“这瀑布流了千年,见证了多少人的悲欢?”我拾起一枚被溪水磨得光滑的石头,心想:我们的故事,也会像这石头一样,被时光打磨成温润的模样吧。

离乡谋生的十几年,从青涩到成熟,莲花山成了乡愁最具体的寄托。每次回乡,总要进山走走。有时独自一人,有时与三两闺蜜同行。我们不再像年少时那般喧哗,只是慢慢地走,静静地看。闻着漫山茶香,听着虫鸣鸟唱,坐在溪边石上,看流水潺潺,白云悠悠。密林深处,山涧旁边,成了安放灵魂的秘境。

几年前,在深圳打拼半生的学兄回到了莲花山深处的老家。他在山林深处建了木屋,引山泉入园,种四时花果。木屋旁,泉水叮咚如古琴悠扬,黄狗在院子里慵懒地晒太阳。学兄说,每隔一两个月,他都要爬上龙喷须上方的山顶,搭帐篷住上一两晚。“就为了听瀑布的声音,听山风过林。”他说这话时,眼神若山中清泉清澈。

我终于明白,走过半世浮沉,学兄的心已与这山水融为一体。这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这般超然物外的境界,不正是我们在红尘中奔波半生后,最渴望的归宿么?

还有那位已过古稀的画家阿兄,每次在微信上问他近况,回答总是简简单单几个字:“在莲花山里呢。”这寥寥数语,却道尽了无限的满足与安宁。我想,他的画作里那些灵动的山水,定是莲花山赋予的灵感。

走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风景。江南的婉约,塞北的苍茫,雪域的圣洁,都曾让我心动。但我深知,自己终究只是过客。唯有莲花山,从不是生命中的驿站,她像一粒种子,早在年少时就深植心田,随着岁月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如今,她更像一双温柔而有力的大手,时时拽着我的衣襟,提醒着归来的方向。

这个秋日,我再次沿着山涧漫步。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溪水在石间欢快地流淌。龙喷须瀑布依然如记忆中那般飞珠溅玉,只是看瀑布的人,已从懵懂少年走到了人生秋境。

我俯身掬起一捧山泉,清凉透过掌心直达心底。这水,千百年来就这样流着,滋养着山间的万物,也滋养着游子的乡愁。忽然想起,母亲常说,我小时候体弱,祖母常背着我到山中,用寺庙的山泉水给我擦洗。或许,从那时起,这山的精魂就已注入我的血脉。

山脚下,几户人家炊烟袅袅。茶园里,有歌声随风飘来。山风拂面,带着熟悉的草木清香。我轻轻道别,一如告别一位挚友。但我知道,这不是真正的离别——莲花山早已长在我心里,成为一生的眷恋,永远的乡愁。

这乡愁,是龙喷须永不枯竭的瀑布,是山涧中潺潺的流水,是弥漫在空气中的茶香,更是刻在生命年轮里无法抹去的印记。纵使走遍千山万水,唯有这里,能让漂泊的灵魂找到真正的安宁。

【美丽汕尾】莲花山的魂魄 1,760,207,312,000 30a3cede02b34b80917216f3f6801831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举报电话:0660-3374567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