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聚焦专题 -- 海陆观察
【高质量发展看街区】市城区三马路:留住城市记忆 激发街区活力 百载商埠焕新风采再起航
  • 2023-03-22 09:34
  • 【字体:    


开栏语

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之后,街区经济发展如何落实上级战略部署和措施?“写好五篇文章”,做好规划、建设、经营、治理和宣传等工作,自然成为街区工作题中应有之义。为总结经验,提供镜鉴,本报特推出“高质量发展”看街区系列报道。

恰逢市区三马路改造完毕重新开放,“烟火归来”的老街留住了哪些“乡愁”?老街商业该如何走出一条“新路径”?本报记者近日对此展开了采访调查。





“高质量发展”看街区之①

这里曾是汕尾港沙坝中轴线,可谓“开埠之脊骨地”和贸易枢纽中心。百年风华,历经风云变幻。记者特地探访,走进升级改造后的市城区三马路。
号称“百载商埠”的三马路位于市城区,曾叫“大兴街”、“大街”,明清时期便是繁华的商贾云集之地。
走进老街细细观察,老巷古旧的肌理记录着百年来城市的风云变幻,向人们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从百货杂陈、人头攒动,到面临冲击、逐渐萧条,再到如今升级改造、焕然一新。这条老街究竟藏着多少烟火记忆?


【巡街】“穿衣戴帽”百年老街换新颜

中西合璧临街架空商住合一的异域骑楼风情依然是亮点


三马路升级改造始于202010月。

项目全面铺开后,市城区政府相关部门对三马路及沿路两侧楼体立面和骑楼进行升级改造,包括改造给排水管网、完善消防系统、整治“三线”,建设古文化一条街等。

工程施工结束后,街道入口矗立起了“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烈士之子、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院士题写的“百载商埠”大石碑,并于此建成了小型广场,成为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矗立在三马路入口处的“百载商埠”大碑石。


沿街历史骑楼建筑样式整体保留,路面铺上了地砖,临街两侧老旧的房屋外墙进行了翻新、喷漆。上世纪二十年代,仿照法国巴黎街道模式所建成的中西合璧、临街架空、商住合一的异域骑楼风情,依然成了老街的一大亮点。

有居民向记者透露,原先三马路区域交通不便,对营商环境造成影响,骑楼走廊有时被某些商家的货物堆得满满当当,把原本给游客遮风挡雨的走廊通道给占了,人都过不去。改造后,加强了管理,这一现象也随之消失。


升级改造后的三马路新貌。


三马路始建于民国初期,是当年汕尾港的商业发祥地。如今升级改造后又重新成为文化地标,特别是安美祖庙和关爷宫两处百年庙宇,巧夺天工,美轮美奂,与商业街道融为一体,成为游客购物之余打卡之地。

尽管两处庙宇的建设款项来自民间资本,但无形中提高了老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特色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新辟的“汕尾印象馆暨百载商埠党群服务站”坐落于三马路与友谊路交界处。这里展出的一批老照片、老物件,生动展示了近代以来城区民俗风情、人民生产生活场景,让市民穿越时空,重拾乡愁。


三马路夜色斑斓,成市区靓丽风景线。


记者特地选择晚上再次前往探访,只见三马路火树银花、夜景斑斓,逛街的人多了,更有不少游客到此打卡留念,感受汕尾老街区的特色风情。



【历史】“百载商埠”曾是汕尾地区最旺商圈


昔日糖街、布街、米街曾“三街”共一街,汇集百家商铺


清末民初,汕尾港是广东对外贸易的繁忙港口之一,与香港、广州、汕头等地经贸往来密切,仅有8米宽、相接4条街口的三马路成为当时汕尾港最旺的商圈,被时人誉为“小香港”。

据资料显示,历史上汕尾港区域潮商云集,商铺、行栈2000多家,主要经营进出口货物、涉及盐业、布业、药材业等,还有不少商铺从事布料和染布等行业。

当时汕尾埠的印染作坊水平很高、盛极一时,“海城蓝”(大成蓝布)和“汕尾乌”(毛乌布)等布匹曾经畅销海内外。童谣里唱着的:“牵齐齐,来去大街买双鞋”,便是当年普罗大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汕尾印象馆展出一批老照片,让人重拾乡愁记忆。


据老汕尾人回忆,上世纪60年代初,三马路周边有粮食加工厂、生猪交易所、农贸市场以及新华书店等,是当时汕尾镇重要的商贸聚集之地。

三马路片区街道命名也与当时商业市集发展密切相关,历史上三马路曾以商业性质自然划分过三段,即糖街、布街和米街,由此可见昔日市集之热闹。

过去汕尾人穿新衣大多是到布料店购买布料,回家自行裁剪成衣。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沸了三马路的“现代潮”,成衣店陆续出现,随后服饰店、鞋店纷涌而至,长达600多米的三马路上有着近百家商铺,来自大城市的时髦服装深深吸引了人们的视线,该街成为引领消费时尚的商业街区。

这里白天车水马龙,晚上灯火璀璨,是当时汕尾人心中的“逛街圣地”。尤其到了岁末年关,贴着“过年大减价”广告标语的店铺里客人摩肩接踵,买卖声、音乐声、人群喧嚷声交织一片,成为80后90后汕尾人童年美好的记忆。

曾居住在三马路附近的市民称,以前晚上十一二点,商家们才会收摊关门。“那时可热闹了,街道上人挤人,摩托车都过不去,晚上吵吵嚷嚷的,有时睡觉都睡不好。”



【倾听】鼓励创新加大宣传力度 重振老街风采


如果只以逛吃、购物为主力业态,那么老街也会逐渐失去独特的吸引力


1988年,汕尾镇升级为地级市。

短短几十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长,三马路周边居民逐渐外迁。与此同时,汕尾经济快速发展,百货商店、大型商场开始出现,商业带不再局限于三马路区域,而是逐步向外拓展,形成了几个小范围商圈。

市面上商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市民逛街购物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三马路街区商贸自然面临“货比三家”的巨大竞争压力。


因以往“掇鸟”渔民聚居而得名的掇鸟街,现今仍有商家出售捕鱼工具。


踏入千禧年后,互联网和电子支付迅速崛起,物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网络购物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足不出户便可购天下万物,与线下购物相比,网购因其便利性、可选择性强等因素广受消费者青睐。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时尚潮流、高品质的物品。三马路商贸再次受到冲击。

这或许是全国老街都面临的压力和问题。

市经济界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三马路尽管经过升级改造,营商环境大为改善,但区域内的部分店铺因循守旧,依旧沿用传统商业模式,加之三年疫情的影响,难免导致人流量有所减少。

如今烟火归来,鼓励商家创新商业模式,激活老字号品牌,加大文化街区宣传力度,重振“百载商埠”风采——这也是政府有关部门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新闻+






乘“高质量发展”东风,
擦亮品牌做大老街“蛋糕”


街道风貌提升了,如何恢复往日风采?
三马路商圈所在地的凤山街道办事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要全面激活三马路片区的生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方面要坚持规划先行,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妈祖文化、老城故事等民俗、历史元素,打造历史文化街区,讲好老街传统故事,让城市留住记忆,让百姓记住乡愁。
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植入年轻人的思维和视角,鼓励和支持商家发展消费新业态,积极引导推介品牌美食、创意手工、特色杂货等商家入驻,推动新老业态深度融合,助力特色街区建设和夜经济发展,让老街真正有人气聚财气。
……
今年是建市35周年,汕尾这座滨海小城风华正茂、蓄势待发,在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同时,乘“高质量发展”之浩荡东风,历史文化街区必然焕发新生,三马路商贸发展蓝图未来可期。

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钟佳韦 陈茂辛

通讯员:赖琳琳

【高质量发展看街区】市城区三马路:留住城市记忆 激发街区活力 百载商埠焕新风采再起航 1,679,420,044,000 550fa38ddb334e349ed4976e213ab085 550fa38ddb334e349ed4976e213ab085/images/022beafa45664edb92144a1e53225ae9.png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