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聚焦专题 -- 海陆观察
高质量发展看街区丨系列报道③ :公平镇这位台商种植户喊您来品尝一杯“汕尾豆咖啡”
  • 2023-04-05 08:18
  • 【字体:    

“高质量发展”看街区之③

项明祥说:“要让中国的咖啡种植和咖啡制品不只是在云南,还可以在广东,在广东的汕尾。”

咖啡本是一种舶来品,原产于非洲,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世界著名咖啡产区多在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等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咖啡引进我国种植。历经百年发展,如今全国98%的咖啡种植面积和99%的咖啡产量都在云南。

提起中国咖啡,不少人第一个会想起“云南咖啡”。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海丰县公平镇,也有一个咖啡种植基地,基地主人、台胞项明祥立志要培育出香飘中外的“汕尾豆”。

走俏珠三角的“汕尾豆”

春回大地,海丰县公平镇的湖畔咖啡种植基地里现时正是咖啡果树花繁叶茂的光景。

海丰县公平镇湖畔咖啡种植基地。

1米多高的咖啡树成排,其叶子呈墨绿色,此时白色的咖啡树花朵正挂满枝头。再过一段时间,咖啡树枝条节点将会长出咖啡果,外果皮有绿色的、红色的,错落有致,秀色满园,充满了韵味和新奇。

湖畔咖啡基地负责人在采摘咖啡果实。

湖畔咖啡种植基地负责人项明祥介绍,基地目前种植约5万棵咖啡树,种植面积约500亩,咖啡为“阿拉比卡”种,主要以波旁、卡蒂姆品种为主。一棵成熟的咖啡树年产量有8-20斤的咖啡果实。去年的秋冬季采摘,湖畔咖啡种植基地共采收了8000多斤咖啡浆果,制成咖啡生豆4000多斤。

据了解,果实采摘后,要通过水洗法、日晒法、蜜处理法、厌氧发酵处理法、双厌氧果酒处理法等方法进行处理,随后再进行不同程度的烘焙,制成咖啡豆。相较其他品牌的咖啡豆。湖畔咖啡种植基地制成的咖啡豆风味较为甘甜,冲煮起来口感醇厚,散发着悠悠香气,形成独特风味。

项明祥对记者说,基地制成的咖啡豆除了供自家售卖之外,还销往珠三角等地,主要供咖啡店使用。目前市场反馈口碑较好,尤其是厌氧发酵处理过的咖啡,更受咖啡爱好者喜欢,市场价达到每公斤800元人民币。销售量较为可观,去年8月至12月期间收成的咖啡豆销售已超过1000斤,销售额超过二十万元。

来自台湾的“新汕尾人”

项明祥是中国台湾人。1998年年底,学工艺美术出身的他只身来到汕尾,开始在海陆丰大地上种植农产品。

2017年,项明祥注意到咖啡市场在不断拓展。他说:“我调查过,我们中国咖啡占全世界的千分之三,98%都是进口的,而调查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是全世界最大的咖啡消耗国。”

市台办组织助农帮扶采摘咖啡果实的活动。

消费市场对饮品的需求量逐年上涨,让项明祥看到了咖啡市场的发展前景巨大,他决心投入其中。有多年农产品种植经验的他,选择从种植开始,并将种植基地选在了海丰县公平镇。

共青团海丰县委员会组织青年人才在湖畔咖啡基地进行研学活动。

有人对项明祥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在这里种植咖啡是不可能的。但项明祥说:“我认为不是不可能,而是没有去做,应该勇于创新。”他从中国台湾引进古坑咖啡1000棵母树,从云南引进部分咖啡苗进行种植。而公平镇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使得种植咖啡有了先天的优势。

“公平镇有着充足的阳光照射、充沛的年降水量、较大的昼夜温差等恰到好处的环境,使得这里能够成功种植出咖啡豆。” 项明祥说道。从第一代树苗引进,到现在历经5年多时间的培育、改良,他自豪地称明年将培育出完全适应本地生长环境的第三代种苗,成为名副其实、土生土长的“汕尾豆”。

“来汕尾20多年,本地政府一直给予我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得到充分关怀,我也很爱汕尾,因此我常称自己为‘新汕尾人’。”项明祥说道。

咖啡飘香客自来

近年来,海丰县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公平镇将咖啡产业与农业、旅游业等其他产业交叉融合,使咖啡产业成为了公平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中有力的一员“大将”。同时,公平镇湖畔咖啡种植基地也被纳入湖光山色示范带中,进一步推进咖啡农旅基地化建设,打造成为集农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湖畔咖啡农旅基地“金字招牌”,为乡村振兴以及产业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在市台办、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咖啡基地种植产业不断发展,不仅给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提供了就业机会,不少村民在基地里采摘咖啡果实,实现家门口就业。

湖畔咖啡种植基地还定期举办咖啡活动,提供“一颗生豆到一杯咖啡”的沉浸式体验,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最远的来自陕西。

游客品尝湖畔咖啡。

不少咖啡爱好者循香至此,听听咖啡故事,体验咖啡文化,品尝一杯“汕尾豆咖啡”,感受汕尾风情。

此外,也有来自广深等地的学生及年轻人群体前来观摩体验、开展党建活动,光是去年就开展了40多场次。

接下来,公平湖畔咖啡种植基地将逐步打造形成集种植、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咖啡产业。

“未来我们计划打造咖啡博物馆,打响汕尾本地的咖啡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汕尾旅游观光消费。”项明祥说,“要让中国的咖啡种植和咖啡制品不只是在云南,还可以在广东,在广东的汕尾。”

汕尾日报记者 罗佳雯 杨镕墁 罗瑞琪

通讯员 赖琳琳

【编后语】

“乡村振兴”正当时

“一镇一业”的专业镇经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海丰县镇域发展的特征之一。

比如,公平镇的服装业,可塘镇的珠宝加工业,梅陇镇的金银首饰业。这三个专业镇曾一度共同撑起该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声名远扬,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几度遭受经济大潮的冲击,但至今仍赫赫有名,产品经销店面遍布大江南北。由此走出的能工巧匠、商家巨贾更是数不胜数。

“一镇一业”并非海丰独有。仅珠三角而言,就有中山古镇的灯色、小榄的五金制品、黄埔的腊味、沙溪的服装;佛山西樵的纺织,南庄和石湾的陶瓷,大沥的铝型材和摩托车,盐步的内衣,平洲和里水的制鞋,张槎的针织,伦教的木工机械,乐从的家具;东莞石龙、石碣和清溪三镇的电子制品,厚街的鞋业,等等。

那是乡镇企业风生水起的年代,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能喝到“头啖汤”,地方经济就得到发展,百姓的收入得到提高,生活得到改善。

从过去的“一镇一业”,到当下的“一村一品”都不是什么新名词。但在当前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背景下,依然值得研究和探讨。

产业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根据区域资源优势,结合地方产业特色,通过打造“一村一品”,能够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能够避免“百村一面”的类型,达到差异化发展的目的。

当下我市的乡村振兴建设活动方兴未艾,高潮迭起,各地的路径探索也奇招频出。譬如,前段时间参加“乡村振兴大擂台”从省城载誉而归的陆丰市,其以“以带串珠”的乡村振兴模式,并用擂台赛的方式推动相关工作,效果明显,赢来外界的好评如潮,为陆丰,也为整个汕尾市争了光。

本期推出的海丰县公平镇五联村湖畔咖啡种植基地坚持以种植产品加工的特色产业为主导,全力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构”,形成特色产业链条完整、功能拓展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这不失也是对乡村振兴的一种有益探索。其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单一种植向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延伸,旅游业向旅游产品加工销售、观光采摘和带动群众就业延伸,实现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这正如市委书记逯峰在接受省媒采访时所说的:美丽乡村建设既要“面子”更要“里子”。

……

奋斗未有穷期,“乡村振兴”正当时!

(尚柳)

高质量发展看街区丨系列报道③ :公平镇这位台商种植户喊您来品尝一杯“汕尾豆咖啡” 1,680,625,119,000 77f0be45e0be4f75ae5f02f861edb96f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