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秋月
健康的心理是儿童茁壮成长的重要前提,而小学正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能够对小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的管理者,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肩负的重要职责,应当善于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全其人格,使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的管理者,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班主任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当中,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未来国家合格的建设者。第二,促使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细致观察班上每位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学习、与人沟通等等,让学生逐渐对班集体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如此,方能创建出一个富有凝聚力,健康、乐观、向上的班集体,也能确保班级教育管理质量。
二、小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加强师生沟通
班主任在小学生心中是非常权威的存在,正是如此,很多小学生与班主任存在疏离感,往往都对班主任避而远之,更别提对班主任讲心里话了。长此以往师生间的关系并不融洽,班主任也很难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甚至还会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班主任需从平日的生活中抓起,充分把握与孩子们交流的机会,尊重他们,并投入情感教育,让孩子们体会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爱。这样孩子们才会真正敞开心扉,心理健康教育也才能获得实质性效果。比如,班主任可利用网络技术加强与孩子们的互动,向学生公布微信、QQ号,方便师生交流。班主任要以平等的身份进入这些交流平台,与学生聊天,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将学生视为知心朋友,鼓励孩子们将内心的烦恼讲出来,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师生之间才能成为一个紧密契合的整体,班主任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与好朋友,让学生能主动靠近自己,更积极地去生活与学习。
(二)树立正面榜样,加强心理健康引导
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意识到榜样效应的重要价值,为孩子们树立学习榜样。要遵循“贴近学生、全员参与”的原则,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并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指导。第一,班主任自身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给学生当好榜样。因为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老师,而且也是他们喜欢模仿的对象。为此,班主任必须注意个人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当好表率。第二,选择学生身边的人或者课本中的人物,也可以是历史人物等等作为学生的榜样,采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并结合观察、思考、提问等方法让学生逐渐明白人生道路中难免会有荆棘与挫折,风雨之后总会有阳光。第三,班主任可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榜样故事,向学生分享心理健康知识。同时,班主任也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正能量故事。从儿童的视角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便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第四,注重家校合作,鼓励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好表率。同时,通过家长会、班级家长群等渠道向家长宣传儿童的心理健康知识,介绍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案例,帮助家长建立起正确的育儿观。
(三)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寓教于乐
单纯的理论讲授是很难获得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更喜欢玩耍。班主任只有让学生真正沉浸在班级活动中,才能收到预期的心理教育效果。这就需要班主任创设一些班级活动,通过这些教育媒介,在愉快的氛围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学生勇于讲出个人的想法与心理问题。班主任“对症治疗” ,可结合班级管理现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设计一些主题班级活动,如心理健康演讲比赛、趣味体育活动、唱歌比赛等等。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出愉悦轻松的活动氛围,消除学生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每一项活动至少要确定一个心理辅导目标,让学生通过活动消除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消除他们的孤单情绪,引导他们以更健康的精神面貌去生活、去学习。
(四)实施自主管理,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注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打造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创设出良好的班风与学风。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部分学生存在惰性,习惯依赖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缺乏积极性。对此,班主任要鼓励这些学生参加竞选,并邀请他们担任班干部,与自己一道为班集体服务。学生通过竞选演讲后,由其他同学投票,得票最多者当选班干部。然后,班主任要对班委会成员加强培训与管理,提高班干部的管理水平。另外,班干部采取轮流制的办法,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为大家服务。除此以外,班主任要重视对班上一些特殊孩子的关注,比如,父母离异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孩子等等,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些问题,表现为怯懦、敏感、孤僻等等。针对这类孩子,班主任更需要富有耐心、爱心与细心,在日常生活中多给予他们赞扬与鼓励,满足其心理需求。另外,可在班上组织手拉手活动,发挥同桌的作用,帮助这些问题学生回归课堂。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班主任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到日常的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形成健康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抗挫能力,更乐观地学习与生活。
(作者单位:陆河县河田镇河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