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城区捷胜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明珠系列”攻坚行动为抓手,聚焦产业发展、风貌提升、绿美建设等重点任务,在持续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富裕上多点发力,以绣花功夫绘制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捷胜镇持续探索“绿美生态、风貌提升、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图为军船头村新貌。
汕尾日报记者 陈茂辛 摄
聚焦“发展定位” 绘就全景规划蓝图
捷胜镇立足文旅名镇发展定位,用好“棋盘思维”谋篇布局,不断夯实“百千万工程”工作根基。
该镇坚持规划先行,以编制完成的《捷胜镇乡村振兴规划》为基础,聘请专业机构人员开展专题调研,编制美丽圩镇建设规划,优化提升农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多规合一”的镇域空间发展格局,实现“一心一岛双轴·一带一线六区”全景规划。同时,依托村庄规划优化提升,按照产业专业、商贸服务、特色保护等类型互补优势、错位发展,制定军船头“农文旅”特色综合体、沙坑文化传承等乡村发展规划,形成各尽其美的村庄发展格局。
该镇围绕解决“人、地、钱”三个关键问题,发挥镇人才驿站引才聚智作用,邀请科研院所、专业设计团队和本土乡贤,为该镇发展出谋划策。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为契机,完成土地流转3000亩,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利用好3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和1600万元深圳帮扶资金及驻镇帮镇扶镇资金,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为“百千万工程”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产业兴农” 增强典型示范效能
捷胜镇充分挖掘军船头村、沙坑村、石头村等典型村的乡村特色资源、本土乡贤资源、政策帮扶资源,以内外资源整合释放发展红利,示范带动全域发展。
该镇石头村依托独特的滨海资源,引进全国500强“海大集团”,建设总投资达2亿元的海兴农捷胜现代海洋种业产业园,发展海洋牧场种苗产业,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产业链;该镇沙坑村以沙坑文化为依托,推动文化“引流变现”,对接省司法厅机关工会将沙坑文化博物馆作为学习教育点,预计每年增加参观人数5000人,有效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和民宿餐饮发展。
捷胜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并坚持以乡情乡愁为媒,充分利用外出杰出企业家、乡亲代表等在人缘、地缘、资源方面的优势,引导企业回乡投资发展。
就在去年,该镇石头村引入乡亲代表企业新胜水产繁育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50亩的“海胆+”水产综合产业示范园,推动本地海胆产业提档升级;沙坑村引导乡亲代表企业汕尾仁邦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约850亩,发展番薯规模化种植,将“小番薯”做成“大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该镇抢抓当前各项政策机遇,不断将政策红利变成发展动力。如,针对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该镇军船头村积极申请274万元深圳帮扶资金,打造了280亩集采摘体验、稻田体验、钓鱼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生态体验园,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0万元;针对典型村文旅资源开发质量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该镇抓住省“百千万工程”纵向帮扶机遇,积极对接省旅控集团,依托其在文旅产业开发、景区运营管理、项目资金雄厚等方面的优势,规划将3个典型村文旅资源开发利用,打造捷胜文旅品牌。
巾帼志愿者为绿植进行养护,助力美丽庭院建设。
汕尾日报记者 张文滨 摄
聚焦“风貌提升” 扮靓美丽圩镇“颜值”
捷胜镇深入实施城乡风貌提升工作,不断提升乡村“颜值”。
该镇依托投资3.64亿元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和文化传承配套建设项目,坚持“减少存量、杜绝增量”,完成所城范围内310平方米的危房拆除和南门外村60栋楼房外立面改造提升,加快推进二十米路沿街建筑、石头等村外立面改造提升工作;统筹推进“空中蜘蛛网”问题整治,完成国防路至捷胜客运站、捷胜镇二十米路、捷胜客运站至镇政府道路两侧8公里的“三线”落地;完成军船头村路口至格塘路口约1.5公里道路两侧废弃线路、杆路清理拆除和各村(社区)40处“三线”存量问题整治。截至目前,该镇已全面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
该镇持续加强与中铁公司对接,谋划格塘路口至海胆展示馆沿线综合提升项目、沙角尾路段沿线综合提升项目、沙角尾村和美乡村示范点建设项目、捷胜镇双湖村和美乡村示范点建设项目等8个助力项目。目前,格塘路口至海胆展示馆沿线综合提升项目、捷胜镇示范片区沙角尾路段沿线综合提升项目等2个项目已初步完成规划方案编制;汕尾市城区捷胜文化传承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二期)已经开始可研修编,其余项目的前期规划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中。
捷胜镇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汕尾日报记者 张文滨 摄
聚焦“绿美建设” 厚植和美乡村底色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捷胜镇把绿美生态建设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的重要抓手,按照“1+8+N”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参与乡村绿化工作,推动全镇上下逐“绿”前行,厚植和美乡村底色。
该镇通过修编细化各村(社区)绿美地图,以“1+5”模式深入推进“千村千园”创建。截至目前,完成乔木种植8743株,灌木种植1736株。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成立18支绿美轻骑兵队伍和绿美生态建设委员会,建立镇领导包村机制和多部门联合下沉督导机制,不断完善绿美基层治理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该镇不断凝聚社会合力,创新“充植添绿”模式。去年,镇成立“善绿美”基金会,14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乡亲代表、企业捐资110万元助力捷胜绿美建设。同时,以开展“入户联心”为契机,引导群众从“我家门前有个园”“建设美丽庭院”等小事参与绿美生态建设。去年,该镇军船头村获评2024年广东省“美丽庭院特色村”称号,并圆满承办了全市“助力‘百千万工程’ 建设美丽庭院”现场会。
捷胜镇党委书记黄德枝表示,该镇将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的工作目标,加压奋进、聚力攻坚,以更高标准、更新思路、更实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捷胜走深走实,为汕尾“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作出新贡献。
汕尾日报记者 张文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