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 -- 今日关注
【奔向海陆丰  才启新里程】明庭开广敞 海陆聚贤才——我市从高质量发展全局加强人才工作
  • 2021-11-23 10:48
  • 【字体:    


11月21日,2021汕尾人才周活动启动。活动旨在展示汕尾人才工作成效与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环境。人才周活动持续至11月27日。图为汕尾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发起成立仪式现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人才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和第一要素。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人才工作根本原则,把人才工作作为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工程抓紧抓实,加速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力度招才引智,打造人才“强磁场”,尽情聚天下英才为汕尾所用,全市呈现出“才聚海陆丰,启航善美城”的生动局面。

经过努力,去年以来,我市的人才集聚迎来了新高峰,成功引进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领衔的创新团队,实现了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引进“零”的突破,新引进1.9万多名大学生,其中硕士672名、博士153名,刷新了人才引进的历史记录。

搭建舞台

让人才发挥才能贡献才干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和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打造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产业集群配套基地,全面接轨深圳,全力融入“双区”。

去年以来,我市打响“项目双进”大会战。在基层环境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招商环境不断优化的总体形势下,首届汕尾发展大会签约33个重大产业项目,第二届汕尾发展大会签约48个重点投资项目,海上风电产业大会签约22个项目……一批批产值超十亿、超百亿大项目的相继落户,推动了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我市构建了一产优、二产活、三产强和海洋经济、数字经济引领发展的“3 2”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了电子信息制造、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大石化新材料及新能源、大美丽等5个千亿级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N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优势产业,打造了汕尾高新区、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海丰生态科技城、陆河产业园等6个“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发展空间广阔。

此外,我市人才发展平台载体不断夯实。2020年以来,新建博士工作站4家、院士工作站1家,新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市级众创空间10家,深汕中心医院全面运营,深汕中医院正在筹建,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开学迎新,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升级,为广大企业家、各领域人才发挥才能、贡献才干提供了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设立并重点发展品清湖新区,将进一步优化加快推进环品清湖中心城(含中央商务区)片区等重点区域发展。目前,已签约引进华侨城水上休闲娱乐主题等文旅项目。

完善政策

多渠道吸引创新创业人才

栽好梧桐树,引得金凤来。为人才搭建发展舞台的同时,我市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实现了由1.0到3.0版的“三级跳”:2017年推出“红海扬帆人才计划”1.0版;2019年推出2.0版,升级了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2021年推出3.0版,对引人政策再升级,推出18条新政,在人才及团队引进、激励、服务等环节提标扩面,优化操作,增强了人才到汕尾创业就业的吸引力。

据了解,我市人才补贴标准高于同等发展水平地市。我市除提高了补贴标准外,还增加了房票补贴。今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引才支出,人才各类补贴可叠加享受。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团可享有高额的生活补贴、安家费、专项工作经费,其他人才的补贴标准也大幅提高了,如对技术、技能人才和高学历人才给予30万到115万元不等的补贴。

我市还在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方面频出实招。在人才招录上,对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的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含境外、港澳台)的高层次人才,免笔试直接面试择优录用,使用“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编制。在人才培养上,建成了健全的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机制,支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获得国际、国家和省级技能竞赛奖励的人才,按照1:1的比例配套奖励;对获选“汕尾市拔尖人才”“汕尾市优秀乡土人才”的人员一次性分别给予4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在服务创业上,搭建了集人才招聘、创业孵化、电商直播等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落实创业政策帮扶。在高校人才扶持上,积极推出多项举措,鼓励人才到基层服务。

优化服务

全方位涵养人才发展生态

除了靠发展空间、人才政策,汕尾这片红色土地还靠区位、生态环境、海洋资源、营商环境等优势,吸引优秀人才来“安营扎寨”。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城市能级提升创建活动,使得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居民生活变得便捷舒心,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生活品质大幅提升,这也成为吸引并留住人才的关键。尤其是2020年以来,我市荣获了多个“国字号”优质人居新名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冬养汕尾·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区”等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创建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有效提升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我市积极营造良好软硬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在人才住房、医疗服务、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保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目前,已启动人才住房建设项目4个,可提供人才住房944套,计划未来三年新建1000套以上人才住房。我市还围绕打造优质人居中心,加快一批城市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深汕中医院、公共卫生中心、文化中心、市民广场等城市配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保利、华润、星河湾等现代服务业巨头争先落地,服务功能与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我市构建发展平台,延伸创新链条,完善政策配套,整合要素资源,构建创新体系,满足人才发展的创新生态环境。比如,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推动银行、投行等金融机构在汕尾汇聚发展,引进“华科鼎城”“致远创谷”等国家级孵化器,建设深圳(汕尾)创新岛(“研发飞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市发展正逢融入“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和国家、省扶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机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我们承诺:来汕尾,有才就有位,有位定有为!”从补贴政策、引才宣传,到优化服务环境,创新生态环境,一系列的招才引智措施都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求贤若渴”,这充分体现了我市引才留才的诚意。汕尾,正在成为重才育才、干事创业的热土!



新引进的人才代表风采

孙志学:

汕尾,强市有我

今年,海陆丰革命老区人民翘首以盼的第一所“家门口”本科院校——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顺利开学了,和这所大学一起“落户”我市的,还有一批优秀的师资人才,孙志学就是其中一员。怀揣梦想和希望,带着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孙志学举家奔赴汕尾,成为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的一名教师,决心为汕尾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入职近一年来,孙志学多次深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陆河产业转移示范园,与信利、比亚迪、索思等一批公司高管及研发人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座谈和研讨,加强与区域内的优势企业、高成长型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资源共享,目前正谋划筹建一批高水平项目和高规格平台。

“接下来,我将发挥个人专长,积极开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助推汕尾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谈及工作计划,孙志学满怀信心,发出了“请组织放心,汕尾,强市有我!”的铮铮誓言。

方壮东:

为汕尾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方壮东是华南农业大学本硕博连读的2020年应届毕业生,所学专业是农业工程,访学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一毕业就来到汕尾市农业科学院。通过一年考察,他对我市农业现状有了较深的了解,对我市的农业发展也充满希望。“通过政策导向,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创新或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有望将汕尾特色产业发展至新的高度。”

在汕期间,方壮东及其所在的团队根据我市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着手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招才引智方面,引进了13名涉农博士,涉及种植、土壤、畜牧、兽医、水产等学科,技术团队逐步成型。科研方面,除承担了《汕尾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项目,还联合省农科院实施了《汕尾市荔枝优质采穗圃》项目。成果方面,起草了汕尾地方标准3项,发表学术论文1篇。

方壮东说:“随着科研项目推进,实验平台逐渐建成并完善,科研人员陆续到位,我们的科技产出将会有显著提升,更好实现以科技服务‘三农’。”

杨健君:

我们来服务也来发展

今年3月,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汕尾分院落户汕尾高新区,该院副院长杨健君与其团队正式入驻汕尾。

杨健君与团队坚持边建设、边服务、边发展,结合我市产业需求,发挥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优势,组织了电子科技大学10多个教授团队和校友企业家团队,来我市开展产业调研、企业技术服务、科技创新、科技企业孵化,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

“我们来到汕尾,是来服务的,也是来发展的。”杨健君平实朴素的话语充满力量。他与团队走访了近20家电子信息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和交流。目前已为以信利半导体为代表的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启动了高学历人才培养、行业定制的技术专题讲座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工作;在农业方面,与海丰粤港澳青年农创基地、陆河金银花基地就金银花种植项目进行技术研讨;同时,还积极推进人才服务平台建设,目前研究院启动了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

汕尾日报记者 邓良琼 林一秀/文 孙实/图

【奔向海陆丰  才启新里程】明庭开广敞 海陆聚贤才——我市从高质量发展全局加强人才工作 1,637,606,927,000 268387daa4a54a97ac05a256f1720046 268387daa4a54a97ac05a256f1720046/images/ca19a3d6033f4799ae3cfb0a51255292.jpg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