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良琼
编者按:
“淄博烧烤”火遍全国,至今热度未减,成为现象级的话题。表象是当地烧烤被热捧,背后实际上反映了淄博营商环境建设、城市品牌营销等方面的积极成效,值得关注。本报几位年轻记者近日“隔屏闻香”,并结合汕尾实际,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写下系列评论,本报即日起逐一刊发,以期带给读者一些思考。
今年3月以来,山东淄博烧烤火“出圈”了。随之火起来的,不只是淄博烧烤这种食物,还有整个城市人民的“淄”态为城市“博”来的好形象,也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淄博以烧烤引导消费、撬动文旅发展,这一做法十分巧妙,可圈可点。那么,淄博“答卷”,我们能“抄”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对照淄博“答卷”之前,我们先找到淄博“大火”的核心亮点。此次“答卷”中,淄博凭借“五心”文旅服务,打造起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这为汕尾促进文旅消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诸多思考。
汕尾有着良好的文旅基础,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随着汕尾知名度的提高,前来我市旅游的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790万人次,过夜游客630万人次,双创历史新高;“五一”黄金周,汕尾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最火爆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人数和过夜游客人数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25.06%、340.31%,旅游总收入比增280.38%,文旅市场交出一张亮眼成绩单。但数据下,汕尾文旅融合发展离群众和游客的期待仍有距离,还有长足的进步空间。
早在“出圈”之前,淄博就相继实施卫生抽查、稳定物价、翻新道路等一系列“组合拳”。在本地烧烤“出圈”后,淄博快速响应,及时引导消费,放大流量红利,如以开通高铁专列、机场接送、送礼品等形式拓展城市品牌内涵,通过打造“贴心”“安心”“放心”“舒心”“暖心”的文旅体验,把宾至如归刻入了城市形象。这不仅为汕尾聚力“善美”品牌建设提供了一个范本,也给汕尾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启示。
以人民为中心,让游客感受“贴心”。淄博烧烤“出圈”在于其坚持人民至上,践行服务宗旨。当前,我市正是全面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推动各方面资源力量向高质量发展聚焦用力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落实“百千万工程”的文旅实践该怎么做?如何在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中激发文旅活力?说到底,就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注重人文关怀,做好人文服务,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文旅发展中感受“贴心”、得到实惠、收获幸福。
规范市场秩序,让游客感受“安心”。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信用体系建设必不可少。事实上,淄博烧烤被大家认可,也是因为整个城市的守信践诺行动,为城市形象赢得了良好口碑。没有“缺斤短两”,没有“价格刺客”,每一个淄博人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一言一行表达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就我们而言,提升汕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样人人都是参与者、局中人,必须一条心、共同拼。我们应以全面实施“善美文化”示范工程为契机,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有序推进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信用建设,营造安心的消费环境。
强化安全管理,让游客感受“放心”。淄博烧烤火了之后,淄博开始了社会治安、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守护淄博烧烤的护航行动。比如,从治安管理方面来看,淄博烧烤摊有男子醉酒闹事, 民警20秒出警将其带走,证明了淄博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出色的执行力。这些因素共同反映一个城市为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而作出的努力。文旅作为一种体验式消费,涉及方方面面,不能仅靠文旅部门或者某一个部门来抓,需要上下齐心协力、部门协同作战,需要更好地统筹服务与监管。我们应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强化公共安全治理,提升安全发展水平,营造安全有序的文旅市场环境,让广大游客乘兴而来、放心消费、满意而归。
优化城乡环境,让游客感受“舒心”。淄博烧烤的热度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食的无限热爱,传递出了人们对舒心旅游体验的追捧,更证明了“创文创卫”能提升城市竞争力。当前,汕尾正处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我们应突出绿美生态引领,全力冲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积极推进环境卫生整治、道路硬底化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着力打造“吃住行游娱购”一站式服务的旅游新体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进一步优化全域旅游环境,让群众在文明创建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舒心旅行生活的向往。
丰富文旅体验,让游客感受“暖心”。淄博的爆红,给我们启示:政府的角色,不仅在于监督,更重要的是引导,还要当好“店小二”。淄博人性化的城市管理和暖心的措施,让广大市场主体和游客切实感受到暖心。同样,去年以来,汕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力提振文旅消费,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激发市场活力。例如鼓励“夜间经济”,增加城市烟火气。在政府的搭台、引导之下,“夜经济”迎来正规化、特色化等更多机会。如陆丰大力发展乡村“夜经济”,涌现出广受欢迎的露营、户外小酒馆等特色新兴产业项目,文旅消费亮点纷呈、让人惊喜。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大指导力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文旅融合发展方向,通过丰富多元业态、创新消费场景、强化本地特色等措施,丰富文旅体验,让文旅消费保持良好的热度和活跃度。
总之,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打造让人感到贴心、安心、放心、舒心、暖心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眼下,我市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图景已逐渐展现,希望我市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市场主体等各方继续携手并进、共同发力,全市人民自发承担“主人翁”责任,抢抓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汕高铁、深汕高铁开通在即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汕尾文旅高质量发展、为把汕尾打造成为中国滨海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