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要闻 -- 今日关注
【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我市各地各单位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 切实以钉钉子精神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到底落地见效
  • 2024-10-31 10:51
  • 【字体:    

汕尾日报讯 (记者 许楚璇 杨镕墁) 连日来,全市各地各单位通过召开党委(党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会等形式,传达学习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市教育局 

要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健全贯通“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汕尾特色的“大思政课”品牌。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好“三所学校”和县域高中,努力创建一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市科技局 

要搭平台、强服务。发挥省科学院汕尾产研院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引领作用,用好红海湾实验室、深汕医院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深化技术支撑全覆盖、产业服务有侧重、成果转化有竞争的产业创新体系。要撑县域、促协调。推进“双百行动”,创新科技特派员机制,强化专业镇产业引领作用,支撑“百千万工程”。要强区域、化成果。打造新质科教城,集聚创新要素,构建“教科人”一体的科教生态体系。延伸汕尾创新岛至广州,深化“双岛多礁”创新飞地格局。要强企业、促创新。坚持“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两大主攻方向,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利用信利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创平台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电子信息、海工装备等产业竞争力。要优环境,增动力。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市工信局 

要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纺织服装、金银珠宝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攻坚行动,推动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延伸创新链,促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型储能产业,开辟弯道超车新局面。要聚焦产业平台机制改革,高标准建设汕尾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健全深圳市-汕尾市共建产业合作园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推进汕尾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临港产业园二期、海丰生态科技城四期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行“管委会+公司”运作模式,最大程度促进园区实现“闭环审批”和“园区事园区办”,提升园区竞争力。要健全企业培育机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暖企助企帮扶方案,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做好各类涉企优惠政策的宣传解读,指导、帮助企业申报各类支持政策。落实企业投诉处理回应机制,进一步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严防新增账款,加强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增强中小企业风险防范和维权意识。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更多企业上规模发展。开展企业战略管理能力提升,推动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培育更多优质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


 市公安局 

要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牢牢把握斗争主动权,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要全力防范化解矛盾风险,完善源头治理机制,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水平,更加有效防范管控各领域社会风险。要持续深化公共安全治理,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着力提升 “6+4+2‘三大专项’1018”等专项行动成效,严密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抓实公共安全隐患治理,推动治理模式从末端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要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打造“深圳能办的,汕尾坚决办”营商环境建设,更好回应发展所向、企业所需和群众所盼。要深入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用现代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公安队伍。


 市交通运输局 

要加快构建西承“双区”、东联“汕潮揭”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锚定“建设大通道”“振兴大港航”“发展大物流”,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全面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要聚焦制约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根源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关联度高、协同性强的改革事项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完善改革协调推进机制,推动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要健全拥军支前体系,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努力在服务部队备战打仗上走在前列。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擦亮“汕尾军创”品牌,努力在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上走在前列。要健全全周期全方位全要素安置体系,提升军休安置水平,努力在提升接收安置质量上走在前列。要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完善抚恤优待机制,努力在优化服务保障体系上走在前列。要引导退役军人积极建功新时代改革发展,支持退役军人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努力在发挥退役军人优势作用上走在前列。要守牢风险防控底线,重点推进退役军人历史问题地化解,努力在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上走在前列。


 市应急管理局 

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力筑牢高质量发展新护盾。要持续推动行政村(社区)应急管理能力高质量发展,抓好村级“一页纸”应急预案修编、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建设和防汛“六小件”配备等重点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要狠抓野外火源巡查管控和森林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行动,强化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装备物资保障,全力打赢秋冬季森林防灭火攻坚战。


 市审计局 

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加强重大改革任务、重大改革举措的学习研究,着力揭示和纠正影响制约改革进程的卡点堵点问题,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要紧扣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改革措施,认真谋划 2025 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使审计监督更加精准有效。


 市信访局 

要以全省信访考核为指挥棒,锚定“五个法治化”和“四个到位”工作任务,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及时准确反映社情民意;落实精准分类办理机制,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信访问题治理,发挥复查复核监督纠错功能,用好“三项建议”职责,强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持续提升信访业务规范化水平,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市林业局 

要创新“全民植绿”新机制,探索“点绿成金”新路径,全面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深入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县镇村绿化、绿色通道品质提升、种苗培育储备、绿美广东示范点、绿美保护地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绿色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社会力量全面参与、数字赋能等十一项攻坚行动,攻坚推动绿美汕尾生态建设。要全力以赴做好乡镇绿化美化专项监督迎检工作,力争在 2024年全面推行林长制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


 市国动办 

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应急指挥能力、信息支撑能力、综合防护能力、整体抗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要积极谋划做好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厘清国防动员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职能,积极做好军民融合发展、国防动员两个职能的承接,推动国防科工、军事设施保护等职能具体落地。要高效推进国防动员职能工作,全力推进市 101 坑道指挥所建设项目验收,统筹推进我市“智慧边海防”建设任务;扎实推进用地置换和公路飞机跑道综合整治工作,积极筹划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布局。


 市外办 

要重点抓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精准把握招商方向,做优落地项目服务,积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聚焦先进产业、先进技术,主动抢资源、谋项目,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到我市投资兴业。要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招商引资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关键环节,通过教育培养、精准选用、全面考核等方式,着力培养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专业化招商引资干部队伍。


 市法院 

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保障绿美汕尾生态建设,助推法治汕尾平安汕尾建设。要强化“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改革导向,抓好诉讼制度改革、便民利民改革、繁简分流、案件阅核等重点内容,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纵深推进智慧法院建设。要强化自我革命,常态化开展司法巡查、审务督察、“三个规定”填报,严惩司法腐败,推动案件审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市检察院

要持续推进“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不断巩固深化“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格局,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落实好司法领域的各项改革任务,健全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和检察业务管理机制,持续推动数字检察改革,以改革促进检察工作现代化。要推进检察机关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强化检察人员教育培训管理,持续抓实队伍作风建设。


 团市委 

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市委全会精神热潮,依托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加强正面宣传报道,用好“红小荔”青年讲师团等宣讲队伍,推动全会精神在全市广大青少年中入脑入心入魂。要抓实“青年夜校”“青缘汇”“12355”平台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三乡行动”和绿美汕尾生态建设,团结凝聚广大团员青年投身“百千万工程”。


 市社科联 

要团结广大社科工作者,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建立健全社科联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进一步优化社科工作阵地体系,提升基层社科服务能力与发展水平,积极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我市社会科学普及载体和阵地建设,创新社科普及方式方法,着力打造具有汕尾地方文化特色的社科普及主题活动,推动社科普及赋能“百千万工程”。要组织社科专家学者围绕汕尾“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新的战略定位,深入开展理论和对策研究,积极探索汕尾创新发展新路径,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社科智慧。


 市侨联 

要进一步完善常态化联谊机制,用好微信群、视频连线等线上联络方式与海外侨胞沟通交流。持续借力重大活动、重要平台宣传推介汕尾,充分调动侨界人才力量和资源,促进“双招双引”,吸引优质涉侨项目和侨界专业人才落户汕尾。依托自身侨资源优势以及“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人才资源和智力密集的优势,助力汕尾经济发展提档加速。要进一步完善爱侨护侨机制,深化助侨惠侨暖侨行动,积极开展走访慰问侨企、侨胞活动,加大对侨界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进一步提升侨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要进一步坚持党建带侨建,将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更好适应基层和侨界群众需要。要进一步发挥好侨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广大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各级侨联委员中蕴藏的能量和资源挖掘出来,为汕尾高质量发展注入“侨”动力。


 汕尾日报社 

要深刻领会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全会部署要求上来,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准确把握大局大势,自觉在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汕尾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实践中,坚决担负起新的宣传使命,统筹开展宣传报道,开设专题专栏,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贯彻氛围。要紧盯影响和制约报社高质量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弘扬改革精神,坚持“内容为王”,深入推进媒体融合改革,提升宣传质效,为汕尾“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贡献报社力量。

【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我市各地各单位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 切实以钉钉子精神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到底落地见效 1,730,314,294,000 9be5d63644ed455daae8b4d39387b462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举报电话:0660-3374567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