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业。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辛勤耕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劳动者锚定“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全新发展定位,围绕市委“1+2+9”工作安排,聚焦“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海洋强市等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汕尾实践中建功立业,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从百年工运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宣传劳模先进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即日起,市总工会联合本报推出《讲好劳模故事 汇聚奋进力量》系列报道,讲述2025年荣获全国或广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职工以榜样为镜、向标杆看齐,在勤勉敬业中践行初心,在精益求精中追求卓越,在锐意进取中勇攀高峰,为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汕尾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有一位科技先锋,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扎根显示与触控技术前沿领域,用青春和智慧攻克多项“卡脖子”难题;他善钻研、重实践,带领团队不断优化工艺、提升效率,推动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他讲担当、顾大局,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他就是日前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开发部副总经理王治玺。
从业十余载,他坚守科研岗位,先后获得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汕尾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21年“汕尾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并入选“汕尾市高层次人才”,成为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广东省劳模工匠宣讲团成员。
攻坚克难,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2010年,怀揣着对科技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王治玺从河南新乡来到广东汕尾,入职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任职开发工程师。面对复杂的显示与触控技术难题,他没有丝毫退缩,一头扎进实验室,日夜钻研,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战士,与技术难题展开了一场场艰苦的“战斗”。
2014年,王治玺带头成立“党员攻关队”,带领团队不懈奋斗,攻克基于指纹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超薄玻璃盖板生产”“超薄胶水贴合”等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点亮样品;在转量产的关键时刻,面对设备故障和工艺难题,他带领团队72小时连轴转排查故障,对微米级的粗糙度进行优化,党员先锋岗带头“三班倒”调试设备,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产品良率在短短两周内提升至90%。同时,他们同步申请并获得多项专利授权,指导、培养电子信息产业相关人才4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6人。量产推广后,产品迅速获得国内一线客户的认可,产值累计超过24亿元人民币。
王治玺不仅在技术上追求卓越,更是一位极具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的领导者。2020年,他敏锐地察觉到车载显示模组技术升级的方向,组织团队对一条闲置的水胶全贴合自动化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他亲自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最终成功让这条生产线兼容固态胶和水胶贴合两种工艺,稼动率由10%提升至70%,经此设备出货的产品产值超过5000万元。2022年起,他又带领团队投身基于虚拟现实的车载视觉辅助系统——汽车平视显示系统(AR-HUD)的研发工作。他深知PGU作为HUD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参数的提升对整个系统至关重要。于是,他带领团队在设计、工艺和材料上不断优化,最终在PPI、透过率等核心参数上取得突破。新一代PGU单元成功开发并进入量产,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王治玺用创新的思维和坚韧的毅力,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科研赋能,以知识产权巩固技术优势
王治玺坚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多年来,他坚持“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应用一代”的创新策略,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结合企业需求进行产教融合,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与项目开发。
近年来,他负责3项省级产学研项目及4项企业内部重大项目,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国家重点战略研发方向进行重点攻关,解决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难题。项目投入研发经费超过8000万元,致力于通过AI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提升车辆智能感知水平,满足消费者更好驾乘体验、更高安全保障的需求。其中“应用于车载智能座舱的分离式触控显示模组平台技术研发”项目,申请专利9项(4项发明),其中已授权3项专利(1项发明);研究产出两项新技术;新增人才就业14人,培养企业技术人才3人并已取得工程师职称;项目累计新增销售收入2482万元,新增利税739万元。
人才赋能,以工匠精神培育创新力量
在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劳模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先锋,更是团队建设的领路人。王治玺充分发挥劳模的带头示范作用,积极推动人才的培养工作。目前,他所在的团队成员30余人,皆为本科以上学历,核心研发成员共13人,涵盖机、电、算、软等领域。团队成员间紧密合作进行技术交叉开发工作,其中AI人工智能算法开发人员占比47%;人员专业化程度高,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33%。他经常鼓励团队成员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个个充满干劲,他们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
王治玺还不断健全人才发展和评价体系,培养技能人才280余名,产业人才480余名,大力推进职称评价体系建设,2022、2023年度共计24人获批工程师职称。他主导并获批建设“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目前已成功入驻一名国家级海外优青进行车载智能感知技术平台的研发工作;正在建设“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拟每年引进1名博士入站进行显示与智能感知技术相关研究。王治玺用前瞻的视野和扎实的行动,为企业筑牢人才发展根基,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一名扎根科技前沿的创新者,王治玺用智慧点亮技术之路,用实干诠释担当,在平凡的科研岗位上,练就攻坚克难的硬本领、创新突破的真功夫。他表示,将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贯彻落实科技强市战略,继续扎根领域前沿,把平凡的工作岗位作为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人生舞台,带领研发团队,以科技创新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己任,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智造中做出新的更大成绩。
汕尾日报记者 陈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