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丰县主动把握深汕协作重大机遇,以交通互联、产业升级、平台赋能、环境优化、民生共享为路径,全力推动“西承东联”战略落地见效,取得一系列亮眼成果。
夯实“西承东联”基础设施底座
促进高快速路互联互通,提升东西向高速通行能力。海丰县加快推进城市快速路前期工作,积极对接深汕特别合作区路网规划,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合作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为赤梅快线海丰段范围,目前已完成立项工作,正在开展勘察设计工作。
提速国省干线升级改造,畅通县域内循环。海丰县积极推进国道改扩建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国道324线海丰可塘至县城段正开展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国道324线海丰梅陇至鲘门段、国道G236线高潭岭至公平镇段、国道G236线海丰县城过境段项目均已上报省交通运输厅审查。
强化物流物联互通,为产业流通提供强力支撑。海丰县建成覆盖县镇村的寄递物流体系,邮政EMS、顺丰、京东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快递”,县级分拣中心全覆盖,乡镇末端网点不断加密,三级快递物流网络基本形成。
提高水利设施连通性,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海丰县加快实施海丰县东部片区供水提升工程二期(覆盖陶河镇,受益人口可达8.12万人)和农村供水保障攻坚工程(北部片区),推进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服务”。完成8条主要河流水域岸线保护规划及健康评价,全力守护生态屏障。
提高电力能源贡献力,服务绿色出行与产业发展。海丰县积极推进能源项目建设,粤东天然气主干管网惠州至海丰干线项目管道铺设完成,海丰县天然气输配系统工程-陶河门站运行通气;有效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加大县城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多元化资本投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建成充电站90个、充电桩920桩。
提高信息网络覆盖面,为数字经济发展铺路搭桥。全县5G网络建设有序推进,今年一季度已开通基站42个。光纤用户持续增长,新增光纤接入用户0.6万户,百兆以上用户0.8万户。
打造“西承东联”现代产业高地
海丰县以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为主线,整合提升梅陇首饰环保集聚区、可塘彩宝环保集聚区、汕尾市绿色智造纺织产业园和海迪时尚美都综合服务能力和制造业发展水平。
——服装产业方面,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汇聚近300家生产工厂,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服装产业链,其中,公平镇的服装制造业是全省产业集群建设示范基地之一,现有服装生产及配套企业128家(含“四上企业”20家,规上服装企业5家)。2024年,海丰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领域完成产值达39.73亿。
——珠宝行业方面,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构建起“直播电商 +实体市场”双轮驱动销售体系。可塘镇作为中国彩宝之都、省第一批典型镇,汇聚商铺4500个,形成“产供销”全链条,推动全镇10466家珠宝市场主体实现年均销售额50亿元。镇内培育了可塘抖音直播基地、淘宝青年创业园等电商平台,集聚直播商户2500家、从业人员15000名,日均销售额突破500万元,较具代表性的头部商家——汕尾市云上珠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24年的销售额已突破15亿元。2024年珠宝产业电商销售额达18.7亿元,今年首季更以5.3亿元销售额实现“开门红”。
——金银首饰方面,加快建设首饰产业环保集聚区,配套建设首饰交易中心、电商直播基地等,实现“互联网 +”发展,当前已进驻商户70多家。积极扶持和引导企业发展电商和直播,超200家企业在亚马逊、速卖通、京东等网站建立了珠宝首饰销售网店,实现首饰行业商务电子化、销售信息化,2023年至今电商平台销售额超100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抢抓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新能源汽车城契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展联合招商、精准招商,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零部件配套基地,成功推动深汕合作拓展区比亚迪项目正式落户、深圳创芯人落地投产、上海和达签约落地并完成摘地。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现有汕尾市栢林电子封装材料有限公司、川汇(海丰)电路板有限公司2家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企业,2家企业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成功申请发明专利达32项,年营收超1亿元;总投资额60亿元的汕尾市锦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平方米电路板项目正加快建设。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较为突出的是年营收过亿的广东德康威尔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直线电机及模组型号多达几十种,占据国内市场份额前三位置,在直线电机细分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
——低空经济产业方面,依托龙岗区作为低空经济示范区的优势,在龙岗—海丰共建产业园谋划布局一个低空经济产业园。目前,正在抓紧编制深圳龙岗-汕尾海丰低空经济共建产业园规划,有序开展低空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汕尾日报通讯员 叶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