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讯 (记者 陈晓铭) 受台风“丹娜丝”残余环流影响,7月9日8时至11日14时,我市连续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导致城区、海丰县、陆丰市等多处内涝点出现积水情况,影响群众出行。我市各地闻“汛”而动,冲锋在前,全力以赴组织做好强降雨抢险排涝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抢险队员在进行排涝。
市应急管理局供图
市三防指挥部、应急管理局7月10日9时30分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组织自然资源、住建、气象等7部门人员在市应急指挥部24小时联合值守,开展会商研判,督促指导各地先后投入11670人(次)对5050处重点部位开展隐患排查,共发现隐患654处,并全部落实整改或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各地转移危险区域人员共317人。对强降雨重点落区加强视频调度,9日以来累计叫应调度县(市、区)、镇(街)30余次,指导各县(市、区)、各镇(街)做好监测预警、风险研判、隐患排查、抢险救援等各项防御工作。市自然资源局落实全域地质灾害双控体系,精准监测83处隐患点和79处风险点,激活群测群防系统,疏通关键排水设施12处,高效转移高危险区群众34人。市水务局派出技术组督导整改工程隐患189宗,预置46支抢险队1067人全领域待命。市农业农村局聚焦海上风险靶向管控,对休渔期7160艘在港渔船实施分区避风管理(2420艘国库船+4740艘乡镇船定位巡查),45艘出海作业的免休渔船全程技防追踪;同步派出56人次检查种养企业、渔船港口(岙口)等,发布预警短信2.4万条。市交通运输局动态停运27条客运班线62辆班车、4艘客船,巡查74处公路节点,清理排水隐患28处,保障713公里路网通行安全。市消防救援支队以“动态前置布防”精准响应汛情,在城区东涌尚书学校路口等3处高风险内涝点预置执勤力量,执行巡查救援任务3起。市住建局布防27处易涝点并预置抢险应急设备27台,实现积水点100%两小时内消退,管控建筑工地安全,加固塔吊等特种设备161台、活动板房709个,动态巡查清除户外广告设施隐患(拆除9处),全面保障市政设施安全运行。市代建中心强化工地安全管控,对74处重点部位(单位)排查,发现整改隐患58处;预置233人专业抢险队(配挖机、抽水泵等工程机械98台),确保深基坑等24处高风险点位应急排水及时高效。汕尾供电局实行负荷动态精调,优化主配网停电计划19项;完成输变配设备特巡特维2065次,闭环缺陷处理2214项;专项排查304户生命线用户(含23个低洼小区)用电安全,预置单相表等应急计量物资1.72万件,保障电力生命线稳定运行。
各县(市、区)均启动本级防汛应急响应,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做好各项防御工作。城区多部门联合值守,精准排查156处风险点,分类落实加固及人员物资布防;11日上午高效处置14处内涝;多渠道发布预警27条,强化群众防灾意识。海丰县严格落实“灾前排查、灾中巡查、灾后复查”机制,排查巡查各类隐患点245处,发现整改隐患35处,内涝积水2小时内快速排除消退;统筹46支队伍4104人随时待命,储备冲锋舟58艘、抽水泵105台等救灾装备,随时做好抢险救援准备。陆丰市对乡道540线陆丰河东镇甘坑村至八万镇老虎爬松、国道228线金厢镇至碣石镇观音岭这两条地质灾害高风险路段,采取封闭措施,有效避免了车辆通过引发险情。陆河县严格落实“三个联系”机制,压实县镇村三级责任,通过网格化实现防御责任全覆盖,转移危险区域人员200人;按照“八个再查一次”工作要求,动态排查505个点位,发现整改23处,整改率100%。红海湾开发区执行“水陆双控”防御模式,水上严管渔船避风锚地,陆地联防高速公路、供水管廊等基建生命线。华侨管理区针对小微辖区特点,以“包户到人”落实三防责任(78名责任人覆盖27个对接网格),依托应急一键通实现5条预警920人次靶向触达;同步完成全域10个风险点扫描整改,隐患销号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