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要闻 -- 今日关注
汕尾:凝聚人大力量 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2025-07-07 09:52
  • 【字体:    

制定《汕尾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促进条例》《汕尾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汕尾市城市管理条例》等强化法治保障;开展“个转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专题调研等强化监督实效;组织开展代表主题活动、专题调研视察、发挥企业家代表优势等激发代表动能……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工作重点,统筹立法、监督、代表工作协同发力,以高质量人大工作助推建设具有汕尾特色、创新力强、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期,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的工作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以及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推进现代化产业发展部署会精神,在强化法治供给、监督推动、代表作用发挥上,把工作任务清单化、项目化,与政府形成合力,助力全市各地各部门深入落实市委部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筑牢汕尾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

以法治之力

护航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立法在引领和保障社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汕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任务,积极发挥立法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为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其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近年来,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对标广州、深圳等先进地区相关措施,扎实推进营商环境“软联通”。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着力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汕尾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良好的城市管理是现代化治理的基石,是城市高效运行的“软基建”。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在城市体检评估体系完善、出行环境优化、污染防治攻坚推进、治理效能提升、智慧管理成效等方面都下了扎实功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为规范城市管理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文明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汕尾市城市管理条例》,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海洋经济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随着海洋强市战略推进,我市海洋牧场建设脚步不断迎来“加速度”。为更有效地培育海洋产业发展新动能,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切实贯彻落实《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立足汕尾资源禀赋,开展“小切口”立法,制定了《汕尾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促进条例》,待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将于近期施行。该条例创新性地鼓励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建设融合发展,推动水产养殖向深蓝领域拓展,旨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高质量打造“蓝色粮仓”发挥引领和保障作用。

以监督之效

打好助推产业发展“组合拳”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纺织服装、珠宝首饰、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列入工作监督要点。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举措,打出监督“组合拳”,助推汕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产业发展核心任务,市人大常委会重点部署了一系列工作举措:

深入一线开展调研。一方面,专题调研“个转企”工作推进情况,精准剖析个体工商户面临的转型难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聚焦纺织服装、珠宝首饰、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开展转型升级专题调研。在深入调研、掌握实情的基础上,6月26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会议提出,要围绕加强规划引导明确发展方向、加强园区载体建设、加强质量品牌提升建设、加强技术改造创新支持、加强绿色生产帮扶指导、加强服务措施保障等六个方面发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重塑竞争新优势。

高度关注产业发展的创新动能与安全基石。聚焦企业实际关切,于4月份开展了燃气安全生产管理专题询问,紧盯企业用气、用工等关键环节的安全保障问题,为产业体系的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于6月份开展了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专题调研,助推打造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8月份还将组织开展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专题询问,推动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倍增机制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

为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拓展增长空间,将通过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乡村产业培育发展、产业园区品质提升等方面的专项工作报告,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园区能级跃升。还将组织实施《汕尾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助力完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多元化滨海文旅新格局的构建。

通过施行以上监督“组合拳”,市人大常委会力促相关职能部门在产业集群培优、产业布局优化、科技创新强基、要素保障强化等方面精准施策、集中发力。

以代表之智

凝聚产业发展新合力

在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利用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等民主民意表达的平台和载体,助推解决基层民众特别是企业主体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认真响应省人大常委会“争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者”等倡议,立足岗位、担当作为,争当投身产业现代化浪潮的先锋和表率。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行业、重点项目联络站,海丰县彩宝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海丰县纺织服装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海丰县首饰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以及铜锣湖农场(比德能源)人大代表联络站、深汕特别合作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设立,通过人大代表进站履职,收集行业诉求、了解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等,积极建言献策,为产业发展赋能。6月20日,陆丰市三甲地区(甲子、甲西、甲东三镇)临时联合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甲子镇政府“代表讲堂”正式揭牌成立。该联络站是打破行政壁垒、整合区域人大力量的创新实践,为加速推进三甲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协同发展奠定了民意基础。

创新组建代表专业小组,成立法制、财政经济、教科文卫、社会建设、监察司法、城乡建设、农村农业等7个专业小组,突出发挥企业家代表和科技界代表的专业优势和引领作用,积极组织专业小组代表参与人大相关立法调研、监督工作,通过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其用好资源、贡献智慧,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言献策。

精心组织代表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调研、集中视察和代表小组活动。特别是在“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中,按照“集中一个月、履职贯全年”的要求,积极组织代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实打实推动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同时,扎实做好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的建议督办工作,推动“积极培育壮大民营经济”“推动陆丰三甲地区五金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建议办理落实,切实把代表履职成果真正转化为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际成效。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汇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立法、监督、代表等职能作用,与政府同心协力、同向发力,以高质量的人大履职,切实助力汕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民意支撑。

汕尾日报记者  罗瑞琪

汕尾:凝聚人大力量 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751,824,340,000 b8720a62dc094435aa8df2d8060d1415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举报电话:0660-3374567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