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讯 (记者 沈绿洋) 日前,我市10多位书画家前往海丰县公平镇庵前村、红宫红场、城区月眉村和海丰县可塘镇上达村等地的古树公园写生,为我市古树造像。该活动系“翰墨千春·绿美岭南”主题采风写生活动的组成部分。
红场古树
汕尾日报通讯员 陈建涛 摄
书画家们首先来到在海丰县公平镇庵前村古树公园。画家们支起画板,专注勾勒古树轮廓。据悉,明末清初,戴氏先祖携亲眷自福建迁至庵前村,在明睿公祠后山栽林。历经近三百年沧桑,这片林木已壮大为郁郁葱葱的古树公园,成为村民心中神圣的“树神”象征,承载着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步入公园,浓荫蔽日,曲径通幽。普查数据显示,园内现有6株三级古树名木:2株榕树、2株秋枫、1株朴树、1株臀果木。其中树龄最长的榕树已达255岁,无数气根如瀑布般垂落,树根底部的树洞仿佛诉说着无尽往事。一株155年的朴树因台风影响身姿倾斜,却以顽强的生命力紧抓大地,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姿态。还有200年的秋枫、150年的臀果木……它们与众多“年轻后辈”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数世同堂的“古树家族”。
随后,画家们来到海丰红宫红场。红场内,一株280多岁的罗汉松傲然挺立,它见证了海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也成为绿色生态与红色文化交融的象征。彭湃故居中的红棉古树,同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周边的古建筑群相互辉映,诉说着当年的热血岁月。
此外,月眉村和上达村的古树也给书画家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用手中的彩笔,倾情展示出古树的生命形态与精神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