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要闻 - 今日关注
我市印发《汕尾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以“媒”为媒 推动数据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 2025-08-14 15:23
  • 【字体:    

我市印发《汕尾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媒”为媒 推动数据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日前,我市印发《汕尾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深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实施“媒体+”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全面赋能“2+10+N”农业产业繁荣振兴,加快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图片

《实施方案》围绕“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提出了8大重点任务以及5项具体保障措施,以体系化品牌建设为抓手,重点从市场、文化、生活、产业、品牌、科技、智库、服务八个方面着力,将媒体资源与农产品流通链条紧密联合,切实推动数据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开创“媒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巧用“媒体+”

打造农业“聚宝盆”

在深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进程中,媒体能做些什么?《实施方案》提出的8大重点任务给出了答案——“媒体+市场”“媒体+产业”“媒体+品牌”三项具体任务,通过在拓宽产销渠道、促进产业升级、发挥品牌效应等多方发力,打造农业“聚宝盆”。

图片

推动“媒体+市场”联动,开展产销渠道。通过建立汕尾农产品采购商库,为双方提供信息沟通和交易撮合服务;推进“汕农领鲜”与“圳品”深度对接,推动汕尾特色农产品走进深圳和大湾区市场;持续开展“南品北上、北品南下”系列活动,推动更多汕尾优质农产品走进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

推动“媒体+品牌”增效,打造地方名片。鼓励支持全市媒体拓宽传播路径、畅通供需两端链接,打造一批“媒体+特色农产品”领域的名栏目、新网红、推荐官;围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个人IP”,形成多元的“媒体+”产业赋能策略;推动各县(市、区)利用优势资源实施品牌战略,将“土特产”转化为区域发展的“金名片”。

图片

既要卖好产品,也要讲好故事。《实施方案》指出,要推动“媒体+文化”共生,讲好汕尾故事。深度挖掘我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产品“背后的故事”,让农产品长得好、讲得好、卖得巧;学习借鉴其他地市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探索打造“小红书村”“抖音村”“拼多多村”“盒马村”等生产市场一体新模式;同时,激活节庆经济“一池春水”,持续提升汕尾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此外,要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推动“媒体+智库”聚合,夯实“智力支撑”。推进“媒体+”探索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推广村、镇、产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借鉴学习国际国内知名农产品品牌打造经验,力争将“汕农领鲜”品牌打造成为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和文化辨识度的农业品牌。

图片

当好“领航员”

筑牢发展“压舱石”

对于如何将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实施方案》从组织、人才、要素、平台、项目五个方面精准发力,确保“媒体+”行动真正转化为实效,让“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实景图”铺就在海陆丰大地上。

《实施方案》指出,在强化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媒体+”农产品市场人才培训,培育一批懂生产、懂市场、懂媒体的新农人。要充分发挥各级“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以及农业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打造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确保一个农业优势产业有一个人才培训平台、一个人才孵化器、一批师资力量,进而成就一批产业人才。

图片

在统筹保障“媒体+”要素资源方面,各地各部门在开展生产同时要考虑农产品市场与品牌建设要素保障,推进“媒体+”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相融合。同时,鼓励各地各部门探索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引导金融资金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搭建稳定高效的产销平台,建立健全“产得出、销得好”市场体系。

如何强化项目实施?《实施方案》提出,要围绕种植业、水产、畜牧等传统优势产业,着力“2+10+N”(“2+10+N”,即构建“蓝色”“绿色”两大粮仓,聚焦甘薯、丝苗米、生猪、荔枝、生蚝、海鲡鱼、海胆、茶叶、青梅、油柑十大优势产业,协同发展汕尾鱼丸、陂洋菠萝、虎噉金针菜、华侨红杨桃等N个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发挥媒体优势,整合资源推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农人IP等系统品牌建设,积极探索“媒体+”“首发经济”,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等。围绕“百千万工程”,突出抓重点和亮点,实现月月有项目、季季有活动、年年有成果,打造一批响当当的农业品牌,拓展农产品国内外市场。

记者:许楚璇
我市印发《汕尾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以“媒”为媒 推动数据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1,755,127,438,000 71d606535c294f1d8d1399893c135e6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举报电话:0660-3374567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