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侠
如何更好地解决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今年来,海丰县多个社区设置的“咸茶说事点”为我们提供了参照,让邻里之间一起坐下来,喝几碗咸茶,聊聊家常,在心平气和的交流中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化干戈为玉帛。
据报道,海丰“咸茶说事点”迄今解决邻里纠纷300多件,解决民生难题400多项。事实证明,这是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值得点赞。
海丰“咸茶说事点”以“一碗咸茶来说事”的方式很好。一是咸茶的制作方式简单,把茶叶放进牙钵去擂,再加少许食盐,冲入开水后再撒上芝麻、花生即好,能在“说事点”随时制作,让大家先吃茶再谈事,充满浓浓的人情味。二是咸茶美味可口,非常解渴,是当地人的“心头好”,共同的饮食爱好,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说起话、谈起事,自然少了隔阂。
毫无疑问,建设和谐社区的关键,是要为群众提供表达诉求的渠道。海丰“咸茶说事点”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为群众提供共同议事的平台,社区干部、网格员和群众聚在一起,面对面掏心窝说真话,提出建设性意见,可谓集思广益。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工作人员来倾听群众的诉求,参与议事,会营造“人人都来参与”的好氛围,强化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假设没有“咸茶说事点”这个面对面沟通、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平台,群众的诉求可能会憋在心里难受,甚至久而久之会扩大事态发展,引发矛盾升级。
海丰“咸茶说事点”还贵在解决问题注重“内容引导”。据报道,在海丰县海城镇南门社区的“咸茶说事室”,处理了一件烦心事:社区一栋临街商品楼公用的老旧厕所主水管漏水,脏水不断滴漏,严重浸损了一楼店面的天花板和货品。社区工作人员联系了2至5楼的业主,大部分住户表示理解并愿意分摊维修费,唯独五楼一户业主钟阿婆坚决拒绝。在一次例行的咸茶说事会上,街坊王婆婆得知情况后自告奋勇,一起出谋划策,与网格员一起去做钟阿婆的思想工作。王婆婆先是跟钟阿婆“攀亲”,然后说清楚道理,随后网格员搬出《民法典》相关规定厘清责任,从情、理、法三方面说服了钟阿婆,她最终表示愿意分摊维修费。这件街坊邻里之间的“小矛盾”,通过“咸茶说事点”议事商讨,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圆满解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我市更多的社区设置“咸茶说事点”,让群众在品咸茶之余一起议事,多点深入交流,减少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