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支由深圳技术大学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原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成的“双百行动”驻陆河县服务队奔赴陆河,躬身耕耘,开启了扎根帮扶的历程。该服务队持续聚焦当地产业升级、城乡焕新、教育赋能与机制创新等重点领域,为陆河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凭借扎实的工作与显著成效,“双百行动”驻陆河县服务队在今年获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深化校地融合,
绘就城乡发展新图景
该服务队紧密围绕“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积极投身粤美乡村建设及汕尾“明珠一号”攻坚行动,通过构建“政策保障—流程规范—实践落地”高效协同机制,累计完成城乡规划类项目21项,总面积超25万平方米,其中已有9项成功落地实施。
在机制保障方面,该服务队推动制定相关措施,设立专项资金,激励教职工积极承接项目。同时成立“创艺”工作小组,投入资金支持师生开展规划设计与文艺展演。
值得一提的是,该服务队还开发了“双百行动”共建项目管理系统,实现项目进展、人员调配、资金使用等关键信息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提升协作效率与工作透明度。
科技赋能产业,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该服务队以“4+1”科技服务平台为依托,积极推动技术、人才与资本在陆河县深度融合,取得了多方面实质性成果。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已有六项专利实现落地转化,包括“一种银饰品加工用折弯装置”等实用技术,并推动退役电池精准拆解与氮化镓快充头等两项高校科技成果在陆河实现产业化。
在核心技术突破方面,针对退役电池回收技术难题,依托深圳技术大学刘清霞院士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了高效拆解与正负极材料回收技术,实现材料剥离效率99.8%以上,成本降低50%以上,提升了资源再利用水平。
不仅如此,该服务队还积极引入新模式推动产业升级。例如,“共享工厂”模式在陆河的落地,助力企业降本40%、增效50%,相关合作工厂年产值预计从0.3亿元跃升至1亿元以上。通过校企合作推广三维激光扫描仪和装饰机器人等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为企业节省测量技术人力60%以上,降低了产品不合格率与环保风险。
在农业领域,该服务队以工业思维推动农业品牌化、规范化和数字化升级。为当地的集祥蜂业合作社研发的智慧养蜂系统,降低人工巡检频次50%,工作效率提升约30%。针对茶叶产业制定的4项技术规范标准,助力当地茶企在省级茶叶大赛中斩获茶王称号。同时,为当地协助制定青梅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组建陆河青梅协会,并助力其成功入驻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体验馆。此外,协助当地新引进青梅产业项目,投资约1500万元。目前该项目厂房租赁已完成,生产线建设即将启动。
陆河服装产业也在该服务队的助力下焕发新生。通过协助制定产业规划、注入设计活力和引进智能装备,推动陆河服装产业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2025年1至9月,新引进服装企业226个,新增就业2872人,从业人员人均年增收约4万元。
文化教育赋能,
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
今年,该服务队通过构建“创意设计+文艺惠民+品牌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成功助力陆河入选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展现出多维度、深层次的赋能成效。
文化赋能成为其中的突出亮点。该服务队组织上百名师生深入各乡镇,创作3000余平方米主题墙绘;在2025年元宵音乐节上发布了由该服务队的学校团队设计的“客韵新城 活力陆河”城市新形象,为城市增添新色彩;并与著名歌唱家合作推出宣传歌曲《幸福的印记》,提升了陆河的文化影响力。此外,服务队联合多方举办的“百千万工程”主题音乐节和广东乡村歌手大赛等文旅活动,有效拉动了当地消费市场。
除了文化领域的贡献,教育赋能方面也取得扎实进展。该服务队助力陆河职业教育实现突破,首次获得国家级银奖,并累计获各级奖项30余项。针对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开展三二分段人才培养项目,招生130人,并引入社会资源上千万元,同时通过师资和校长培训解决了部分小学校长“无证上岗”的遗留问题。
在文化教育协同推进的基础上,该服务队更通过机制创新整合资源,将产业升级、城乡融合与人才培育有机串联。他们协助出台制造业专项政策及产业富民方案,成功引进东星电声、奥普斯科技等优质项目;推动成立广二师教育集团优化义务教育布局;并通过专家智库提交15项决策建议,为陆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展望未来,“双百行动”驻陆河县服务队将继续保持奋进姿态,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项目落地,为陆河县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注入高校智慧与力量。
汕尾日报记者 罗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