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讯 (记者 陈希文)记者近日从市科技局获悉,近年来,我市科技系统紧紧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坚持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通过“资源整合、平台搭建、环境优化”三大举措构建全域创新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动力。
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上,我市加大企业创新支持,推动资金精准直达,设立分层分类奖励机制,对获国家、省级科技大奖企业最高奖100万元,新认定和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资助20万元、10万元,技术改造设备更新项目最高支持1500万元;同时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实施梯度补贴,降低创业门槛,目前全市入库前两批科技型中小企业185家,居全省第12位。
在搭建创新平台方面,我市依托中广核、深汕中心医院等重点单位和龙头企业,形成覆盖海洋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4+1”省重点实验室布局,红海湾实验室、南海海缆公司相关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此外还建成省级工程中心19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62家,构建起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发体系。
为畅通创新链条,我市搭建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组织大湾区专家对接企业技术需求,今年上半年全市专利转让许可460件,同比增长100.87%;同时布局建设覆盖海上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共性技术中试基地,助力实验室成果跨越“最后一公里”。
在深化开放合作中,我市发挥地缘优势,在深圳、广州设7座“创新岛”,形成“研发在湾区、转化在汕尾”格局,已吸引210家企业与团队入驻,集聚329名科技人才,孵化64家企业落地;我市还与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共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速科技创新资源流通,服务特色产业,并落实惠企政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
在优化人才生态上,我市实施“善美英才”计划,为高层次人才和创业团队提供经费资助、安家补贴及“一站式”服务;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四唯”,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推动企业建立技能人才评聘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氛围,实现“环境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以全域创新生态建设为抓手,优化政策环境、搭建高水平平台、推动成果高效转化,为汕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