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陆丰市河西街道,只见平坦的沥青路面终结了昔日的颠簸;国道324线两旁,红瓦杏墙的民居立面整洁划一,新栽的樟树吐露绿意,规范美观的店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条连通陆丰与海丰、城区的门户廊道,正以焕然一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近年来,河西街道紧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机遇,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聚力典型镇培育示范引领,以“强作风、树形象、促发展”为行动纲领,组织全体干部沉入一线攻坚克难,奋力书写全域风貌蝶变答卷。
河西街道城乡风貌焕新颜。
聚焦门户提升 廊道焕新颜
作为展示形象的“第一窗口”,国道324线风貌提升成为重中之重。
河西街道相关负责人靠前指挥,工作专班扎根现场,从统一规划设计建筑色调入手,已完成118栋约4.84万平方米房屋外立面焕新及68栋“平改坡”,昔日杂乱的“三线”和违规广告被彻底整治,立面美观度显著提升。精心打造的“示范主街”店招,营造出规范有序的商业氛围。
道路升级同步发力,“白改黑”工程高效推进,道路升级为沥青路面,辅以两侧绿化美化,新植樟树等绿化,推动全线树木换土补种,行车舒适度与道路形象实现质的飞跃。如今,这条秩序井然、色彩协调的现代城区干道,已成为河西魅力初绽的新名片。
河西街道的美丽河道。
借力共建提速 圩镇展新貌
河西街道积极抓好与央企共建的机遇,以中铁共建为契切,集中力量补齐圩镇功能短板。
在国道324湖口节点,推土机轰鸣作响,入口通道工程正全速冲刺,年底将蝶变为“双入口”新格局,大幅提升通行效率与门户形象。滨江花城旁,曾经的闲置地块已平整一新,一座集“百千万工程”展示与居民休闲于一体的圩镇客厅正拔地而起,力争今年9月底向市民开放。
与此同时,望洋桥头至党校段河道的蝶变令人欣喜:清淤疏浚后的河床碧波荡漾,美化后的岸坡点缀着景观小品,一条“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碧道雏形初现。香校村农贸市场的高标准改造,将更好满足居民“菜篮子”需求;碧道旁占地约500平方米的“绿美小公园”也在加紧建设中,融入生态理念,配备休憩设施与轻咖餐饮,未来将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精致空间。
精绣家园环境 洁净成常态
对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群众、志愿者积极参与清理垃圾杂物;对国道324线(河西段)、湖清—湖硫公路等主次干道沿线乱摆卖、乱停放等“六乱”现象进行整治……一场场环境整治行动,是河西街道扮靓家园的生动写照。
提升“颜值”,更需涵养“气质”。河西街道将环境卫生作为“树形象”的关键,下足“绣花功夫”,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主干道被列为重点监督对象,街道、村“两委”干部和网格员包片负责,高频巡查确保问题即查即改。创新“撤桶摇铃+定时定点”垃圾收运模式,音乐提示的收集车定时穿梭,取代了街面散置的垃圾桶,有效减少二次污染,清运更高效规范。
该街道还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与商户住户逐一签订责任书,激发“主人翁”意识。此外,每周四的“全民参与卫生清洁”行动中,干部职工下沉村居带头清扫,示范引领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多措并举下,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日益浓厚,整洁有序成为河西街道的日常风景。
国道324线河西段升级改造后焕然一新。
一线淬炼作风 实干聚动能
蝶变画卷的背后,是一支作风过硬、扎根一线的干部队伍的实干善干。
河西街道紧抓作风建设“牛鼻子”,破除“等靠要”思想,大力倡导“实干当先、奋勇争先”,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即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成效在一线检验。圩镇客厅建设工地上,该街道主要负责人卷起裤腿当起“一线施工队长”,从规划设计审阅到现场协调、问题拍板、进度督战,靠前指挥打通“中梗阻”。
榜样力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香校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顶着烈日高效完成场地清表;街道各级干部纷纷将“办公室”搬到国道整治现场、项目工地、背街小巷,问题现场发现、思路现场碰撞、工作现场推进。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强作风、树形象”,在攻坚克难的主战场上展现了河西干部的担当作为,凝聚起全街道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推动更具魅力、更加舒适、更富活力的城乡发展新空间加速崛起。
汕尾日报记者 曾佳鸿
通讯员 陈欣欣 陈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