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陆丰市东海街道南堤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为抓手,创新打造500米“党群服务圈”“议事协商圈”“社区公益圈”三大功能圈。通过资源整合、推动服务下沉,该社区将党群家园建设成群众身边的“服务中心”“邻里中心”“活动中心”,有效破解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切实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东海街道南堤社区携手大学生志愿者带领社区儿童体验非遗漆扇。
党群服务圈:打造“零距离”党建阵地
南堤社区坚持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和服务群众的“红色堡垒”。
该社区着力推进阵地优化,提升服务效能。针对原党群服务中心位置偏僻、设施陈旧问题,社区选址南堤路主路口新建标准化服务中心,设置“一厅五室”,开放综合服务室、儿童之家等功能区。同时,创新利用公园腾退空间打造“家门口”党群服务站,实现“场地活用、服务贴心、群众满意”。
该社区做好清单服务,制定涉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等在内的87项服务事项清单,针对办理高频事项提供“一次性告知清单”,为群众办事提供准确指引,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此外,社区主动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入户联心”活动,从以往“坐等”居民前来“找”,变为主动“上门”入户“问”,逐户为居民提供就业社保、养老服务、综合治理、社会救助等快捷代办、帮办服务。自“入户联心”活动开展至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超20个。
该社区还做好银龄关怀,组织志愿者定期为老年人提供理发、义诊、法律咨询等暖心服务,结合节日开展走访慰问、关爱帮扶活动,让老人住得舒心又安心,把党群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门口”。同时,该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力量,助力社区为民服务、解难助困等工作,在真君景观文化公园开展义剪活动,联合共驻共建单位将爱心物资“打包”轮流搬进困难家庭,不断拉近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距离。
南堤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理发服务。
议事协商圈: 构建“网格化”和谐邻里
“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聊天,就能发现及解决不少问题。”“家里老人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在南堤社区便民党群服务站,这样的对话时常出现。干部与群众围坐在一起,以聊家常的方式,听群众声音,收集民情民意,成为社区议事协商的生动写照。
南堤社区注重公园空间“一点多用”“共享共用”,创新议事协商方式,打造“石凳议事”,用树下“小石凳”协商解决社区“大事件”,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网格力量,解决矛盾纠纷,营造和谐邻里环境。
“小石凳”商“大事件”。该社区利用公园的便民党群服务站,通过“线下走访+线上征集”双渠道收集居民“微心愿”“愁心事”。同时在公园石凳处设立议事协商点,从村里规划等大事,到矛盾纠纷等小事,大家都在“石凳”上其乐融融地商量解决。今年上半年,该社区结合开展“群众谈心日”活动,“石凳议事”解决居民烦心事6件、化解矛盾4宗。
“大数据”化“小矛盾”。该社区积极推动“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有机融合,依托“联心工作室”和“民情地图”搭建线下线上工作平台,市民有烦心事借助线上平台就能迅速协调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操心事”变“舒心事”。该社区持续完善“党群服务中心+”,拓展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功能,增设联心工作室,联户人员定期到联心工作室研究问题、交流工作,力求在集思广益中助解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如居民反映道路坑洼影响出行,社区联户人员迅速行动,开展实地勘察工作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社区,确保问题闭环处理,提升群众满意度。
社区公益圈: 激活“多元化”活力空间
南堤社区汇聚各方资源,结合开展“入户联心”活动,收集居民群众需求,聚焦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该社区推动开展“党建+公益课程”,联动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开设书法、国画、非遗等课程,以“教学+实践”模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针对双职工家庭“看护难”问题,该社区统筹资源,凝聚党员干部、大学生志愿者等力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开展安全教育、科技科普、兴趣培养等公益课堂,解决双职工子女、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暑期无人看护难题。截至今年上半年,开展公益课堂6次,累计服务群众200余人次。
此外,该社区还进一步完善“微心愿”“点单墙”等服务机制,组建党员志愿队伍,开展卫生健康讲座、普法宣传等活动,推动服务从“居民上门”到“服务上门”,不断增强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今年上半年,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16场次,参与人数100余人次。
汕尾日报记者 曾佳鸿
通讯员 陆社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