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陆河县东坑镇东坑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为抓手,通过打造“三心”阵地夯实服务基础、推动“三驱”赋能增强服务实效、汇聚“三元”合力健全服务机制,构建立体式工作格局,持续建设有温度、有活力的党群服务中心,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与归属感。
东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健康义诊活动。
打造“三心”阵地
夯实便民服务基础
东坑社区聚焦群众办事、互动、文体需求,打造功能完备、贴近民心的“三心”阵地,全面提升服务承载能力。
东坑社区着力建设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让居民办事更高效。该中心坚持“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原则,规范设置党群会议室、便民服务活动室等“一厅五室”,配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人大代表联络站、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功能空间。同时梳理编制服务事项清单,常态化开展业务办理、政务接待,完善设岗定责、流程规范、一站式办理等管理制度;组建网格员代办队伍,为行动不便群体提供上门服务、送证服务,新增水电气缴费等小微服务,实现居民“少跑腿、好办事”。
在此基础上,社区搭建和美邻里互动中心,促进邻里关系更和睦。该中心集邻里调解、交流、互助功能于一体,组建由退休老干部等组成的邻里调解队伍,推广基层治理经验,化解矛盾纠纷,比如“情暖社区”调解服务队就成功调解了外墙做工师傅与住户的楼顶晒稻谷喷漆纠纷;设置邻里交流角,定期开展喝擂茶、“家长会”等特色活动,拉近邻里距离;挖掘教师、医生等骨干成立“邻里帮帮团”提供志愿服务,像“情暖社区”便民服务队为精神病患者上门送药、走访低保户。同时通过道德红黑榜、“积分超市”,营造“党群连心、和睦亲邻”的浓厚氛围。
此外,社区还建设多元文体活动中心,让居民生活更丰富。中心坚持“月月有活动”和需求导向,不断丰富活动形式与载体:以重要节日为契机,开展“快乐放暑假安全不放假”“大手牵小手童画我的祖国”“趣味六一与‘粽’不‘童’”等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培育活动组织达人,支持组建运动、书画等队伍,定期开展专业教学、文体赛事,切实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东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暑期儿童手工制作活动。图为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推动“三驱”赋能
提升服务实际成效
东坑社区以资源整合、产业联动、活动创新为“三驱”动能,破解服务供给难题,实现“服务提质、居民增收”双向目标。
在资源整合驱动方面,社区积极优化精准服务供给。充分激活辖区资源,联合陆河县教育局、东坑卫生院、东坑派出所、县篮球协会、社区舞蹈队等共建单位与组织,构建“群众点单、社区派单、服务主体接单”模式,其中陆河县教育局提供教育资源共享与咨询服务,助力社区教育发展;东坑卫生院定期开展健康义诊与健康监测活动,守护居民健康;东坑派出所积极开展反诈禁毒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居民安全意识,确保服务精准匹配居民需求。
产业联动发展上,社区全力助力居民就业增收。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三链融合”(党建链、产业链、就业链)模式,聚焦盘活集体资源,创新以党群服务中心场地入股、购置缝纫设备入股的“村企共建”方式,与企业合作建设“联合制衣厂”,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不仅为辖区提供就业岗位超30个,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每年还能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活动创新引领层面,社区着力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注重活动形式与内容创新,推动服务项目化、品牌化,通过深入挖掘社区文化内涵,结合居民需求,培育出“党群服务日”“情暖社区”等特色品牌,每月定期开展社区义诊、禁毒宣传等“党群服务日”活动;同时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群等线上线下渠道,及时发布活动与服务信息,确保居民精准知晓、便捷参与,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
汇聚“三元”合力
健全长效服务机制
东坑社区以党建引领、部门协同、居民共建为“三元”支撑,构建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服务保障体系,确保服务常态长效。
党建引领聚合力,为社区服务锚定方向。社区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党建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重点难点问题;常态化开展“入户联心”“周三夜访”活动,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双百社工、居民代表深入居民家中,践行“讲、看、听、问、帮”五字工作法,全面掌握居民家庭情况,收集民生诉求,建立问题清单与需求台账,2025年以来已累计走访居民150余户,收集民生诉求50余项。
部门协同增效力,助力破解服务难题。东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加强与各级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商讨解决社区治理和服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工作合力。比如与民政部门合作完善社区社会保障服务,与文化部门联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与卫生部门协同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与教育部门配合开展青少年课外教育活动等,构建“齐抓共管、合力服务”格局。
居民共建添活力,有效激发参与热情。社区在原有积分制基础上,创新“善治小铺”积分管理制度,通过积分奖励机制发动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社区居民可通过捐赠闲置物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志愿服务活动等获得相应积分,积分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还可以兑换“消费券”到指定店铺购买商品,更大力度激发全民参与热情,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汕尾日报记者 彭伟栋
通讯员 曾文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