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县域 - 陆河县
党建“红引擎”驱动基层治理新效能 ——陆河县河田镇奏响基层善治新乐章
  • 2025-11-27 10:19
  • 【字体:    

今年来,陆河县河田镇党委聚焦基层治理中资源分散、机制不畅、协同不足等痛点难题,以党建为统领整合社会治理资源,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深度融合路径。通过成立镇级综治中心(社会治理中心)联合党总支作为镇级示范点,构建起“党建促治理、治理强党建”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织密组织体系

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

河田镇以党组织联建为纽带,整合镇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7大职能部门力量,成立镇联合党总支,构建“镇联合党总支——片区联合党支部——村(社区)党组织”三级组织架构。为推动治理力量下沉、资源整合到位,该镇将全镇21个村(社区)科学划分为4个治理片区,同步设立片区联合党支部,实现党建引领与治理覆盖同频共振。

在此基础上,全镇60名专职网格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管理,建立“党员中心户——网格员——片区党支部”联动机制,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此前,河田社区两户居民曾因巷道滴水问题长期争执,网格员日常走访中发现该情况后,通过“日碰头”机制迅速上报片区联合党支部。片区联合党支部第一时间介入,组织平安稳定“四人小组”现场调解,从法理和情理角度耐心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重修滴水设施,纠纷得到圆满解决。据悉,今年以来,通过网格体系受理处置各类事件2744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优化运行机制

实现协同处置高效化

依托“民情地图”“粤平安”等信息化平台,河田镇建立镇、片区、村三级信息互联机制,推动治理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分级应用”。同时,健全“村——片区——镇——镇党委”四级响应链条,实行重大事项1小时报告制度,形成“10分钟响应、30分钟到场、1小时报告”的快速处置闭环。

通过“日碰头、周报送、月研判”工作机制,该镇推动治理模式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精准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此前,宝山村某企业因工资发放问题引发员工投诉,片区党支部通过“粤平安”系统接收到预警信息后,立即联合人社部门、工会迅速介入,组织企业负责人与员工面对面协商,最终达成工资分期支付协议,既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也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镇跨部门事件处置效率提升10%,平均处置时长缩短20%,协同治理效能显著增强。

强化共建共治

推动基层治理常态化

河田镇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法律顾问、民辅警、社工、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打造“河田有道调解室”,深化“法理情”融合的“陆河有道”调解工作法,让矛盾纠纷化解有“道”可循。同时,全面推行“党员联户+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入户联心”“周三夜访”等常态化活动,引导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针对跨村跨片区的复杂难题,该镇建立“片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每半月召开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片区联席会议,推动多元主体共商共治。如宝金村与河北村曾因一块交界土地权属问题引发集体争议,镇联合党总支主动牵头,组织国土部门、司法所、两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召开联席会议,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实地勘测核实,依法依规明确土地权属,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

河田镇将持续深化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着力构建权责更清晰、响应更迅速、协同更高效的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汕尾日报记者彭伟栋通讯员 林斯建朱万鑫

党建“红引擎”驱动基层治理新效能 ——陆河县河田镇奏响基层善治新乐章 1,764,181,186,000 567a1f6927f24c0b912168855c0ed6cd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举报电话:0660-3374567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