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滨
清明将至,慎终追远。祭祖扫墓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缅怀与追思,重视这一清明“礼节”,也成为海陆丰人民重孝道、守礼仪的体现。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如何让传统习俗与文明新风相得益彰,做到文明祭扫、平安祭祀,既是守护绿水青山的现实要求,更是弘扬时代精神的文化使命。海陆丰当以文明祭扫为契机,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山海之城的人文新篇。
海陆丰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独特的仪式和祭品饱含着浓浓的乡土情怀与对先辈的追思。每逢清明时节,海陆丰人携带着精心准备的祭品,前往祠堂、墓地,遵循着代代相传的流程,摆供品、上香、烧纸钱,庄重肃穆地完成祭祀仪式,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与感恩。这种传统习俗是维系家族的纽带,是对先人的缅怀,是海陆丰人民情感的寄托。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传统祭祀方式中存在一些与现代文明相悖的问题。清明时节,风干物燥,焚烧纸钱香烛产生的大量烟雾,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的同时,极易引发山林火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2021年城区新港街道芳荣村“鲤鱼尾山”林地因祭祀引发山火损失巨大至今令人警醒。祭祀时燃放鞭炮,炮纸散落一地,更破坏了绿水青山的整洁美观。此外,一些人盲目攀比祭祀品的丰厚程度,造成铺张浪费,背离了祭祀追思的初衷。
今天的文明祭扫、平安祭祀,绝非摒弃传统,而是以更敬畏的态度回归本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海陆丰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如今,我市积极倡导用鲜花祭祀代替焚烧纸钱,用植树缅怀代替燃放鞭炮,以网络祭祀满足无法亲临现场者的追思之情,既能寄托后人对先人的哀思,又能守护好大自然的葱茏绿意;既保留了祭祀的核心意义,又符合环保、安全的理念,为传统的祭祀文化注入了新活力。正如部分市民参与“善美村居”“粤省事”网上祭扫平台服务,通过居家追思、书写寄语等低碳环保的方式缅怀先人;还有市民参与公墓“绿美祭扫”活动,通过造林绿化、认种认养、抚育管护树苗等绿色安全的形式寄托哀思。我市的部分镇、村(社),在防山火卡口以“树苗换火苗”“鲜花换火烛”的方式让大家以健康文明的祭祀方式寄托哀思,使祭扫更具情感温度,既保留传统内涵,又融入现代元素,让祭扫从“比排场”转向“重心意”……种种创新形式,在践行文明祭扫、平安祭祀的同时,传承海陆丰文化的精神内核,摒弃不良习俗。
当我们在先人墓前献上一束鲜花,在先人坟前种上一棵树,在网上祭扫平台上书写寄语,便是以新时代的方式诠释“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真谛,让文明祭扫、平安祭祀成为海陆丰的文明名片,也是对先人最真切的缅怀和最好的告慰。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海陆丰人民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我们要以文明祭祀为帆,以平安祭祀为桨,在移风易俗的浪潮中,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共建“平安清明”“文明清明”“绿色清明”,守护好海陆丰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