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基贤
汕尾兴吃茶,这习惯与广东很多地方相似,但比其他地方要浓烈一些,执着一些。汕尾在解放前孙中山时代,就有“小香港”的美誉,也许是汕尾人受香港和广州人爱吃茶习惯的影响,都喜欢去茶楼吃茶,改革开放以来更盛行,海丰、陆丰都有吃茶的习惯。汕尾人说的吃茶,有两层意思:一是吃点心菜肴,二是喝茶助消化,而且价钱还不会太贵。朋友聚会、家人欢聚,都喜欢融入这种既热闹又轻松的氛围之中。吃茶,既能充饥,又能止渴助消化,何乐而不为呢!
汕尾市区的茶楼估计有20多家,几乎每家生意都不错。吃茶以吃早茶、午茶为主,也有吃晚茶的。其中市中心信利广场的翠庭轩酒楼最为火爆,设有龙凤大厅,还有富贵厅、如意厅、吉祥厅等几个小厅,全部超200多张大小不一的餐桌,有时走廊上还摆餐桌,可容纳近千名顾客,场面气势之大,令人惊叹!
以前我常去这家茶楼,却不知道它有如此多的点心和菜肴。从它的小食单上可以看出,各种菜肴和点心有近140种,其中菜肴30多种,近百种点心,咸甜应有尽有,任你挑选。
那天上午,我和几位文友11点多就来到这栋大厦,乘电梯到七楼大厅,找了张圆型餐桌坐下。桌上伸出一块按装了一把煮水的茶壶,放水、煮水都是全自动的,非常方便。
不一会,一大堆点心和菜肴就由服务员送上桌来,先送来的有香菇脆皮红米粉肠、砂锅生煎包和虾饺。面对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点心,大家馋涎欲滴,都禁不住拿起筷子,看着一个瓷盆里摆着油光发亮的红米粉肠,就像一朵盛开的山茶花,煞是好看,又舍不得下筷子,那种诱人的清香一阵阵袭来,把粉肠塞进嘴里一咬,一股酸甜香酥的味道溢满口腔,红米粉肠里包的是烧猪肉、虾肉和生菜,调料拌在肠粉里,它才释放出独特的味道。
华秋见文友们吃了两盒点心后,拿出手机拨到自己的画作,举起手机给大家看:“这是我最近的习作,请大家指正。”坐在他身边的我拿过手机细看,只见画的是五个老人正在抓大虾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餐桌上还有丰盛的菜肴,题目是《幸福时刻》。画面形象、生动,大家拿过手机反复观看,都赞不绝口。这时,文友叶子尤早已拿出相机将这场景拍了下来。华秋说:“这幅画被省老年书画协会选为展览作品,还是要感谢孙堤兄指导,才能登上大雅之堂。”(孙堤乃是汕尾有名的画家)。郑孙堤说:“这主要是靠他自己的勤奋努力取得的成果。”陈华秋是近70岁开始学画,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取得这个成就,文友们纷纷祝贺!
接着,餐桌上又陆陆续续上了梅陇菜粿、香菇肉饺、古法马拉糕、养颜黑米糕等点心,还有蒜蓉炒介兰和豉汁蒸白鳝,文友们吃着这爽口的青菜,品着这有味的白鳝,再喝一口浓香的茶水,脸上溢满了笑容……
只见整个大厅,人头晃动,吵吵嚷嚷,又各有情趣,有的边吃边神秘地聊天,有的边夹点心边热情地招呼亲友:吃吃吃,有的在交流信息,有的在交流感情,有的谈国事,有的谈家事……顾客们形态不一,但食欲相同,都好这一口点心菜肴和茶水,从而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