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友灿
我很幸运,能与共和国一同成长。
我与改革开放同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刚脱离娘胎,很幸运,我见证了共和国一步步富起来。
从记事起,中华大地早已实行分田到户了。按人丁,我家分到了大约六亩地,再加上两个还未结婚的小叔,共有近十亩地。从小我便跟着父母到地里干活,当时去插秧的时候,身子都没秧苗高。就算过了这么多年,这件事都还会被村里人拿来调侃我。
那时,分田到户,能收获多少,各凭自己的本事。乡亲们都干劲十足,可以说全村上下从老到小,男男女女,几乎没一个闲人。特别是农忙时节,如果有一个人没下地,在村里闲逛,那绝对会被大家鄙视,背后吐口水的。大家都在比学赶超,暗暗地较着劲。谁都怕落后,谁都想要早点过上好日子,毕竟都穷怕了。
我们家也是如此,父母没日没夜地干,就是怕我们吃不饱,饿着了。父亲就常跟我讲起他年轻时候的故事。那时候,粮食紧缺,全家人都饿了好几天了。万般无奈之下,父亲晚上偷偷到地里头捋了几把还未完全成熟的稻谷,给全家人熬了喝。那些年,每季收割回来的稻子,一粒都不能浪费。因为父亲经历过那段艰苦的岁月,他把每一粒稻谷都看成了救命的金丹。
后来,大家都有存粮了,不怕饿着了,但觉得赚不到钱。于是,村里好多年轻人便去了深圳。打工的有,做点小生意的也有,逢年过节回到村里光鲜亮丽,实在令人羡慕。当时,还在上学的我,还想着干脆弃学吧,也跟着他们去闯世界。父亲却坚持让我读书,甚至还不惜多花钱把我送到县城的中学去。他总认为,知识才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那时懵懂无知的我很是不解,现在看来,有了这份稳定的职业,还得感谢父亲当年的坚持。父亲年轻的时候家里穷,上不了学,也许他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也渐渐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后来竟然考得了一个师范公费生,不仅为家里省了一大笔钱,也有了一份稳定的谋生职业。
终于,香港回归那年,我师范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回到了家乡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也有幸见证了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刚上班时,学校也像家乡一样,一穷二白,一幢两层的教学楼,几间低矮的小平房,就是学校的全部。没有校门,没有围墙,有时候课上着上着,会猛然发现有头牛儿就在教室门口悠闲地吃着草,好像朗朗的读书声也吸引了它。条件虽简陋,但师生们都很努力,每年中考学校的成绩都很优秀。刚毕业那几年学校培养的学生,很多考上了师范,现在撑起了家乡教育的半边天。
近十年来,教育随国运,家乡随国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教育创强以来,随着政府的投入,乡贤的爱心,校友的帮助,学校一年一个样。围墙有了,校门有了,新的教学楼有了,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也有了。老师们的福利提高了,家长的意识提高了,家乡的整体教育质量都在慢慢进步了。现在,村里的学子们能考上好大学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家乡的路通了,环境整洁美观了,村村有绿化,村村有公园。这欣欣向荣的一切,不正印证了共和国走上富强的过程吗?
何其幸运,生于泱泱华夏!何其幸运,成长于盛世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