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炼
早晨。公园又热情张开双臂、露出笑脸迎接人们的到来。
河边长廊,太阳通过树木悄悄射进来,细风弹着树上的树叶,发出轻轻的伴奏音乐。几个老人坐在石板上,装谱架,调二胡弦,和以往一样,等待着。
望来望去的老边觉得奇怪:平时准时到达的老师今天怎么没来?
一阵脚步声,戴着蓝色鸭舌帽的老郭背着二胡气喘吁吁赶来,说:“刚接到师母电话,韦老师出门时摔倒,双手骨折,我想去看他,她说别来,正准备处理后回老家医治。”
“这样啊,伤筋动骨100天啊,老师得好好休养了。”
“老师手伤,下来的课上不成了。”
“真可惜,刚刚找到拉快弓门道,又被堵了。”
老郭说:“今天咱们先练吧,以后的事再说。”
《喜送公粮》上曲部分声音断断续续从长廊流出来。
穿保洁服,戴大草帽的清洁工,手上的扫把随着旋律和节奏,发出“沙—沙—”的声音。刚将树叶倒进手推车,准备歇息。电话响了,她擦了脸,拿出手机向长廊走来,坐石板上,摘下口罩:“妈妈,我上班呢。”
对方高兴的声音:你已找到工作啦,做什么呢?
听着二胡声音,清洁工灵机一动:“当二胡老师啊!”
对方声音:好,总算没放弃专业,学费没白交。待遇怎么样?
“好着呢,是市最大的培训中心,我教高级班,学员水平高,你听听,他拉得多好。”清洁工说话同时,摘下草帽,示意老郭他们别说话,又要过二胡,调了调音,拉起《喜送公粮》快弓部分音节。
清洁工变成一个长发浓黑、瓜子脸细白的年轻美女,二胡从她手上跳出颗粒性清脆音符,身边的几个人停下手中琴弓,瞠目结舌。
“妈妈,我上课,晚上再电话您。”清洁工停下拉琴,将二胡还给老郭说,“刚才谢谢您们!”
清洁工戴上草帽准备离开。
老郭向她扬手:“请慢,你二胡拉得这么专业,怎么来当清洁工?”
清洁工说:“打扫这里的阿姨是亲戚,我住她家,这些天有事,我代她班的。一时未找到工,出来干干活,接接地气,听听民间音乐。”
“等等,小妹妹,我认出来了,你就是那个名牌大学二胡专业、前些天在街边拉琴的硕士毕业生!”老边说完从手机调出视频。
清洁工甩了甩头发,点点头。引开话题:“你们天天来这里拉琴?”
老郭回答:“不,一周一次,来上课的。”
清洁工:“上课,谁给上?”
老郭指着谱架上的独奏曲本道:“我们是市老年大学二胡中级班学员。为了学习高级的曲子,课余,又请老师开小灶,每周六上午到这里上小课。”
老边把老郭拉到一边说悄悄话。老郭赞同,走到清洁工面前说:“美女,不,老师,教我们的韦老师双手摔伤一时来不了,我们正学在兴头上,你是专业科班,能不能来教我们,学费和韦老师一样,或再商量?”
清洁工犹豫一番:“可以先试试!”
一周后,早晨,公园长廊,老郭老边几个人坐在石板上。年轻美女老师拿起考过十级那把印度小叶紫檀二胡,将独奏曲《喜送公粮》示范后,开始教拉快弓的方法。
又一个周六,年轻美女老师陪老郭他们拉完《喜送公粮》,打开手机微信后,高高举起二胡:“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市老年大学王主任通知我,面试通过,下周起到你们学校当老师,谢谢你们之前的推介。”
老郭说:“祝贺你!主要是你的专业和实力。还有,你得感谢韦老师,我们和他几次视频电话,说了你的情况,他看了你的视频,向学校推介,比我们更有说服力!”
公园长廊小课继续上,只是学费问题互不相让:老师说得到他们帮助才找到工作,免费作回报;老郭他们说老师有所付出应该有劳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