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映辉
夜降下幕布的时候,万家灯火汇聚成璀璨星河。
灯火通明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然而在我小时候,停电是常有的事。
有的时候,明明是亮着灯光的,妈妈在灯下做着家务,或者备课;我们在写着作业,或者休闲娱乐。冷不丁的,突然停电了。“又停电了!”大家不情愿地嘟囔着,大人摸黑,划着了火柴,“嚓”一声,一束光驱走了黑暗。但这束火光毕竟是短暂的,大人们迅速把这束火光转移到煤油灯上。
那个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两盏煤油灯。停电的时候,煤油灯就是家里的“光明使者”,让我们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完成手头的工作。
我们所使用的煤油灯由灯罩、灯头和灯座三个部分组成,挡风用的灯罩和注煤油的灯座都是用玻璃制成的,灯头通常用铜铁制成,中间连着棉绳灯芯,灯头四周有多个铁“爪子”,可以稳稳托住灯罩。旁边有一个可控制棉绳上升或下降的小齿轮,棉绳的下方伸到灯座内,灯座内注满煤油,棉绳便把煤油吸到绳头上。灯头一侧有个旋钮,可以用来控制灯的亮度。
煤油灯点着后,通常放在我们用来吃饭和学习的大圆桌中间,在它的放置点泛射开去,直至周围都有了昏黄的光。我们一家子围拢在大圆桌边,继续我们手头的事情。如果我们只是娱乐,比如下棋,画画,做手工,那么一盏煤油灯足矣;如果是在写作业,父母会点亮两盏煤油灯,让光照得更明亮一些。虽然煤油灯不能跟白炽灯相比,灯罩里的火焰会随风摇曳,明灭不定,火光是昏黄的,照明的范围也有限;倘若遇到雨天,还总会引来扑火的飞蛾,或者容易断翅的水蚁,惹得我们一阵手忙脚乱的驱赶;偶尔,我们跪在椅子上擦拭被火焰熏黑的灯罩时,一两根长发还会不小心垂掉入灯罩里面,瞬间一股难闻的烧焦味出来……但是一家人齐齐围坐在圆桌边上,每个人都有事可做,都有话可说,让我多年以来只要想起,就有了笑意。
工作以后,似乎停电的日子就少了,我们使用煤油灯的次数越来越少,不知什么时候,好像生活完全跟停电绝缘了,煤油灯退出了我们的视线。
大概婚后五六年吧,某天我突然想起家里的煤油灯,就打电话给父母,想把家里的煤油灯要过来。但是爸爸妈妈说,他们已经把煤油灯清理掉了。这让我一直遗憾不已。
几天前听到一首歌,“愿晚风将我吹,吹进你心内,晚灯映花正开,愿等你一辈子,真情留住你,梦里归家那一扇灯……”优美动听的旋律,摄人心魂的歌词,让我又想起那盏煤油灯,又想起一家人齐齐围坐圆桌旁的日子,这是那个年代多么温馨的美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