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散文诗专刊
我听到了闪电的声音——读周庆荣的散文诗
  • 2025-02-02 09:33
  • 【字体:    

○黄恩鹏

周庆荣的创作体现在“关怀与辨认我们的时代”(王光明语)。他的作品丰厚,创作手法多元。语言策略隐喻、以思考拓展意义的辽阔或思想的纵深。且能去除芜杂,一句到位,减少主观抒情延宕,让句子与句子间有着嵯峨起伏的思考脉迹,开掘大隐喻的有效空间。心体无滞,顿悟真如。质实而趣灵,以诗性心态,填平入世与出世的沟壑,文学的语言直指哲思的顶峰,从而在尘世得到生命精神的超越。或许正是周庆荣观察世界、认知社会的文本创作基调。他的文字,有诗的思维术和诗的逻辑学。其思想在于对思想的醒豁,其价值在于对价值的认知。就像攀登者,或许,只有登上山巅,才能捕捉到广袤山川的诗意。也因此,我认为他一直是对散文诗“意义化写作”倡导者和坚持者。

《沉默的砖头》以物象联类对比,道出了“人文理想”之辨。把“砖头和墙”的思考,加入到了寓言般的语境里,即成了揭露、警告之有力的诗句。“苔迹”隐喻历史遗存,或是历史谬误的形而上学类题。复活与死亡,没有陈旧可言。“潮湿”和“阴暗”笼罩下的世界,会孳生病毒、侵蚀整个墙体。“风”能说出“墙的伤疤”。但是这一切,都是由“砖头”的忠诚可靠来决定的。这一块又一块的“砖头”,这一根又一根的“骨头”,永远是“墙”的默默承担者。如此,是带着哲学理想的一种言说。

维特根斯坦说"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数字中国史》的“数字”是带着历史观和现实理想的“片断”。每一个数字,遥远,但不苍白;清晰,又能折射诸多想象。“五千年,二千年的传说,三千年的纪实。”“能确定的数字:忍耐有五千年,生活有五千年,伟大和卑鄙有五千年,希望也有五千年。”超越了自我限制,将一切数字,“物感”为一个壮阔的整体,并能够在这个“整体”时读到看到某些存在的东西。大地山川、人间社会、历史现实,全都蕴含其中了。数字,是择取,也是概览。《松:自语》中:“我的名字就是你看到的这棵松,这个陡峭的悬崖,像我的整个祖国。”飞鸟、流云,我(松),黑夜,太阳,黎明灯盏。孤独、尘埃,“想怎么自由就怎么自由”。“我在,陌生的人,可以不迷路。”大的家国与小的个体,观念的胜利,可以抗击任何挑战。对于生命意义的认同,需要谦逊来达成。“松”是我,我是“松”。从“松”的本质,道出了理想的本质。“移情”手法,诗意言说,让此章成为经典。

在《黎明的心》里有“任何黑暗,都会有坐在黑暗中的人。”“闪电是黎明的引信。”这种忧郁中有意志的付出。正像保罗·策兰写给巴赫曼的《花冠》所说那样:“是石头开花的时候了”。他也热爱波德莱尔、里尔克的“忧郁中的美丽”,也喜爱笛卡尔的哲学理想。诗意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哲学理想。瞬间与灰烬的辨证思考,在文本中比比皆是。《沙漠上的烈士》“平安无事的格尔木。往事不追,只祭奠。”“认真地活,勇敢地死。自己是自己的碑!”“在沙漠,对烈士的忽视甚至遗忘,这是永远不能被原谅的。”诗人最不能原谅的,是对“为民众抱薪者”的无视或麻木。喻象是胡杨,内涵的“意义”的提出,亦基于此肉体涅槃之“牺牲精神”。

我听到了闪电的声音——读周庆荣的散文诗 1,738,431,193,000 9e13e01e2a2f45c3869a0ff5970af5f9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