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散文诗专刊
在偶然与必然之间
  • 2025-06-22 09:28
  • 【字体:    

○孙思

有的人认识一辈子,却很难在记忆中搜索到具体的印象,有的人认识时间不长,也就见过一两次,甚至都不及交谈上几句,却忘不了。刘慧娟属后者。她性格坦诚、直爽,长相温婉端庄,集聚了东北和上海女性两个显著特点。

刘慧娟是一个擅长用语言营造意象的诗人,她的散文诗《风从中国来——王琦记》,通过具有概括力的形态描写和高度概括性的形象特征抒写了王琦,一位中国电力人努力奋斗,永不言败的精神。她以虚托实,以实衬虚:“对电力的钟爱,兵分两路。一路留在祖国,一路奔赴土耳其。光与风高举东方的葱茏,将能源的创新理念注入欧罗巴思维。”情愫丰富,细腻而微妙地向着人物的内心展开:“入驻土耳其,十年光阴不是流水,而是一段浓缩的青春。每天带一群土耳其工人,研磨日出,推敲月色,电力设备都是耳鬓厮磨的亲人。” 着力于对人物的“神似”而非“形似”的刻画:“安纳托利亚高原的风雨,雕刻着他瘦且黝黑的东方形象。” 在真实情景和虚拟情景之间大跨度想象演绎,既合乎形象思维的“逻辑”,又把奇妙的理想化愿景落实在生活情景之中:“阳光普照忠诚,智慧绽放花蕊。沿途收藏一串鸟鸣,如来自家乡滚烫的问候。他深情地仰望东方——双手托起噼啪作响的阳光,将马尔马拉海及黑海的全部温柔,一起升起。”她在情感上选择欲即欲离,开合有度:“从日升到日落,如仔细辨认,会发现一些秘密。赤胆忠心的计划里,没有任何声响,它静伏于心脏深处。”以形象化比喻予人物以丰满:“他将自己设计为一堵墙,挡风。有时,又设计为零部件,修正缺陷填补空白。也是裁缝,裁减设备及现场的真实与虚无。”她的联想性常常成为“阶梯式”思维递进:“成功与失败,希望与失望,仅仅一根细线,悬吊着一言九鼎。”她在每一个细微的地方充满发现,让看似平常的事物和时刻,被聚焦和放大:“时间越来越紧,风,动用月亮的影子。先是吹开冷却塔上的盼望,渐次放飞多维思路。编写技术需要掺入物象和细节。他站起来,轻轻唤醒热动力,选取生命最高值。”直至完成人物从概念到形象的塑造过程:“坐进高原腹地,他捧起呼啸而至的层层热浪。用积攒十年的孤独,在域外播下一粒种子。正如风机和叶片,吊装进天空。与光为伍,只选择风与太阳。”感觉的细微辨认和描述上,彰显出质感,呈现出悬念的美。

诗人在原型中找到想象的脉络后,将人放在物和社会之间的共在关系里,让其身体、声音、话语、思想、情意,在散文诗里得到更好的安放。这之中,词与词之间的应和,看似随意,实则用心,最大限度地把人物塑造,留给了词本身。为此,这章散文诗不管是在摄取、选择、裁取、整体布局上,还是在表述视角上,都饱含了诗人对人物深沉的审视和情感倾注。像她描写王琦的那样:“他从万物精神中提取营养,淬炼钻木取火的精神”。而她自己在写这散文诗时,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偶然与必然之间 1,750,526,915,000 3cfa605bcaf241488f61d2f6cd3ee88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举报电话:0660-3374567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