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奇近照
汕尾日报记者 黄奕锋 摄
画家王秋奇,1950年生于陆丰市碣石镇,现居广州。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州画院特聘研究员,水墨村村民。
近日记者前往广州采访王秋奇,走进他的艺术工作室,首先入眼的是那硕大的书架上叠满历代有名画家沈周,虚谷,八大山人,石涛,齐白石,吴昌硕,潘天寿等等的画集,他说这些都是他取法的对象。除了画画,他还攻读古代经典著作,增强自己的文学修养。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如果一个人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做好一件事,那么他早晚会成功。这样的人生无疑是幸福的。
王秋奇说画画是一辈子的事,其间的甘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从开始习画至今已有58个年头,经历了多少寂寞与艰辛。他16岁时被招入碣石工艺厂当学徒,半工半学画,跟着师傅们学会用一把刻刀一束麦杆剪粘成各式花鸟画作。全厂数百名工人由设计室供应稿件给工人按图纸制作成麦秆画销往外国。紧张和繁重的工作任务,锻炼出他下笔的速度和精湛的画技。
1976年,王秋奇参加甲子、碣石两地工艺厂联合组织的学习班。当时班里从广州请来画家授课,使他初步窥探到艺术的本质。当时他心醉于赵少昂、黄幻吾等名家形神具备、秀丽清新的画风,一手麦秆画做得惟妙惟肖。
期间与郭莽园先生、许固令先生、许裕长先生诸师友切磋交流,得益匪浅……经过数十年不懈的努力、追求,王秋奇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2004年,经老同学许裕长先生和郭莽园老师策划,第一次在广州南方书城举办了王秋奇作品个展,获得了画界同仁的好评。
一
王秋奇和著名画家许固令先生有着数十年的交情,许固令先生对王秋奇评价道:“秋奇从小习画,从海派及粤东名画师处得益良多,心游甚笃,其作品以为新,散笔闲逸,自然平实,简朴浑厚。”
在王秋奇举办《秋奇指墨》画展时许固令为其扉页题辞《写给秋奇》:“秋奇在我眼中像座佛,禅心禅手出禅画。手心是无言的寂寞,手背是无限的欢乐。佛说:‘当下是真’。废纸三千算什么。秋奇在我心中像大海,小浪花可见大气派。无垠的边际。无限的胸怀,佛说:‘心即是岸’。惊涛在后岸在前。秋奇,秋之怪,春之精灵夏之爱,严冬里点起火一把,只为取暖,换取欢快。”
二
郭莽园先生同样也是王秋奇几十年的知己,说起郭莽园老师差不多十年前与秋奇共同守岁时写他的《与秋奇小酌》,王秋奇神彩飞扬:
“小酌、神聊,半瓶老酒、一锅海鲜,和秋奇守岁,等着2014年元旦钟声……
送旧没有点呢伤感,迎新如此这般兴奋,秋奇翻着IPad一批新画,说一过年要展览,要出书、还要壮游……六十出头的人,好象一点都不知老之将至,毕竟是碣石港湾养出来的,泡海水吃海鱼长大,身心如此健康,画得这么生猛鲜活。
时间飞快,岁月如歌,从2004年,《秋奇水墨》展览在广州闪亮登场,造型笔墨,才情本领,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大家频频喝彩!这十年更是不怠不懈,心专行健,报纸、电视、聘书、奖状等等,硕果累累,业绩煌煌。来,干!
一锅海鲜,半瓶老酒,过年了,秋奇,恭贺新禧。”
三
王秋奇说起多年来,老同学兼知己的许裕长先生给予他的帮助甚为感激。在王秋奇的画展上,许裕长先生说:“我和秋奇是几十年的老同学、老朋友。一直对秋奇是很‘妒忌’,以前‘妒忌’他、今天也‘妒忌’他,‘妒忌’他的才华。”
四
王秋奇的作品引发广泛的关注,行家评论颇多。这里择数则如下:
著名画家许固令认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王秋奇的指墨画,格调高逸,无拘无束,随意用墨,简约赋色,足见其手指功力之高超。变格局效果而言,秋奇能以心造境,不落俗套,既得前人名家风范,又能显示出王氏的独特手法,人品画品,跃然纸上,皆令人景仰,这无疑也是秋奇‘入世有道,不事浮躁,耐得寂寞,潜其心智,有所建树’的原因。”
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演钦评曰:“骨法用笔,妙处全在以书入画,王秋奇视此为无等等咒,凡作画,必笔笔写出,轻重徐疾皆有所本,线条遒劲,尤擅用长线,观之如睹武夫挥鞭,劈啪作响,凛凛有寒气逼人意;遒劲中不乏姿媚,跃出画外。又弃去横涂竖抹,笔笔分明,绝不含糊,故能排去浊气。至于经营画面,王秋奇更是迥于时人,不落俗套。其造境、构图之妙,无法言说,只知非胸次卓荦者不能为之。”
羊城晚报社编委罗韬评曰:“吾友秋奇之画,真书画同体,而尤得‘写’字三昧者也!观其所作,疏者如三秋之树,密者如百炼之金。方一笔之下,定千笔之势。挥运如意,莫不畅其所怀,表其所想。意到而形立,笔起而风生。有春光之雅艳,有秋气之清奇,融海上之襟度,见岭南之风徽。”
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斯奋则认为:“秋奇的花鸟画,笔墨成熟,挥洒自如,运用笔墨的时候,表现出天生的节奏感,让画面具有音乐感和舞蹈感。同时疏密浓淡对比,形成张力十足的节奏。几根线条占画面的大部分,花或者鸟作为一个重点面来表现。同时他的造型准确生动,无论是一朵花一块石头一只鸟一只鸡,都充满着动的魅力。作画者,惟‘气韵生动’最难能可贵。
秋奇的山水画面貌多样:既可细腻精致,又有大开大合,甚至还能手指作画,无论是哪种面貌,他都能熟练掌握,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在作画技法的不同‘玩’法上,他能将立体块面转化为笔墨节奏,铸出自家风采。”
广州画院院长方土如此评说:“秋奇先生的绘画于我至少有两点触动:一为他没有一味追求创新,而是将客观物象当作自己理解与阐释古人笔墨的载体,尤其在花鸟画中看到他对传统技巧与笔墨的把握,能体味到一种别样的自然生气;二为他将花鸟画的笔情墨趣,运用在山水画或人物画上,愈发松绑、从容,使其情绪进入一种松弛状态,其中的深意也许值得山水画、人物画家所反思与参照。”
五
在记者这等外行人看来,王秋奇的创作早已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尤其其作画工具达到“无所不可”的程度。当记者看王秋奇应邀为深圳巷子坊“天下第一伞”作画的视频时,深为震撼。镜头中的王秋奇坐上升降机,在高达十余米的半空中,手持扫把,蘸墨蘸颜料为面积达一百五十多平方的“天下第一伞”作画,记者不觉感叹,王秋奇作画真正是达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如今的王秋奇时常往返于广州、深圳、汕尾,走到哪画到哪,兴致来时,十几二十分钟即可完成一幅画作,也常连续数天去打造一幅构图复杂的大作。闲暇则读书、上网、看电视,钓鱼、盆栽、玩石头,电视节目最爱《动物世界》,兴趣广泛,爱好雅致。
六
据不完全统计,其作品入选,收藏的有:
2005年,《大富贵》入选“广东省第四届中国画展”。
2009年,《国魂》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广东美协主办。
2010年,“中国画全国名家扇面精品邀请展”,作品《花鸟》被北京凤凰岭美术馆收藏。
2012年,“庆祝中泰建交37周年书画作品展”,泰国收藏作品一帧。
2012年9月,创作 《天下第一油纸伞》在深圳巷子坊为庆中秋迎国庆,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2015年,“丝绸之路——中国花鸟画提名展”,陕西画院收藏。
2015年,“张宗祥书画院2015作品展”,《梅花八哥》被张宗祥书画院收藏。
其间,出版《秋奇水墨》画辑二册;《山不在高》一册;《秋奇水墨》二集;《秋奇扇面指墨作品》一册;
《浩气秋风》陈浩、王秋奇书画作品集一册。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