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文化信息
【祠风文气】祠宇独特 家风相传——探访陆丰市甲子镇古老宗祠“思敬堂”
  • 2024-06-09 11:51
  • 【字体:    

位于陆丰市甲子镇城西前林社的李氏宗祠“思敬堂”,坐北向南,平面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建筑依次是三山门、天井、拜亭、两廊、厅堂等,通面阔18.3米,通进深34.5米,建筑面积631.4平方米。2005年7月19日,该宗祠被陆丰市文化局指定为“陆丰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老宗祠“思敬堂”一瞥。

古朴典雅,别具一格

四合院式布局的祠堂

据2005年立的《重修李氏宗祠记》介绍,该祠始建于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明、清两朝曾有修葺,由于年长月久,长期失修,祠宇破漏不堪,梁楹结构大部分被蚁蛀,屋瓦受风雨侵凌且多碎破,拜亭石柱裂痕残折,墙壁灰泥脱落,如没及时抢修,行将倒塌,至1992年,再次落架重修,焕然一新。

该宗祠的整体建筑为前、后二落座,二进一天井。前座正间、后座均为硬山顶,均为双耳风火式山墙。后座前附一拜亭,为悬山顶;后天井两旁各有一走廊相对,均是硬山脊顶。整体格局为面阔三间二进平面四合院式布局。

前座为三山门,门斗上方正面有一块刻“李氏宗祠”的石匾,下嵌一对彩绘的小石雕狮子,正门外有一对带有浮雕饰金的狮头石抱鼓,正门与左右旁门的石壁斗有浮雕梅、兰,加上两库房外墙相对石壁斗有浮雕竹、菊。“梅、兰、竹、菊”,被人们称为“四君子”。这样的雕饰,是祠堂文化最常见的题材,也是人们借物喻志的象征。两旁门上分别书刻“致孝享”、“伦彜叙”,正面与旁门框眉各有“诗书济美”与“节钺流芳”、“睦族敦宗”与“光前裕后”、“绳其祖武”与“诒厥孙谋”;正门与旁门上面的背面也分别书“其敬而时”、“枝蕃”与“叶茂”。这些都是每一座祠堂的习惯用语,不管哪个姓氏的祠堂,哪个家族的祠堂,大多使用过,都是每一个家族对子孙后代的祈盼、激励、劝勉,教育子孙要做一个怎样的族人,千万别忘记先祖的家训、家风,一定要为家族绵世泽、振家声。

前座正门顶的梁架,是三通四瓜抬梁式木梁架,门外、门内的石雕、木雕,大多采用对称的布置,有饰金的,有绘彩的,也有饰金和绘彩相结合的。如门外各有倒挂花篮两对、木雕狮子各一只,门内三级梁架中各有木瓜四个、圆柱各一根、方柱各两根。龙头檐有浮雕饰金绘彩凤凰,檐下裙有栩栩如生的仙鹤、松柏、凤凰、鹊鸟、花朵,都显示那么自然,这都是海陆丰地区祠堂建筑艺术风格的特色,也是一个地方民俗文化的体现,对美的追求,对生活幸福的向往,更是传统工艺的延续。

尤其是两廊,分别把前座和后座连在一起,形成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风格。该祠里面四角分别有一个鲤鱼瓷器,供雨天屋顶排水之用,有海纳百川之意,象征一个聚宝盆。两廊各有方柱四根,分三间抬梁式木石梁架,梁架上用书卷、仕女图、花等穿插其间。每根梁架上有木雕书卷三束,共十二束,让人有书香门第之感。唯有读书,方能明志,更能耀祖荣宗。拜亭与后座连接一起,也是抬梁式木梁架,共有八根条形石柱架住架梁,两对木雕狮子、一对龙虾蟹篓、四条龙,均是饰金绘彩,还有花、鱼、鸟、草、树,以及动物与古代人物,点缀在拜亭的梁架中,生动逼真。雕刻精致的倒挂花篮与莲花各两个,也分列在拜亭两旁,以表示吉祥、平安之意,一切尽有祥云缠绕梁架之中。

后座有圆肚石柱与方柱各六根,是三载五木瓜十八块花胚抬梁式、穿梁式木梁架,但木雕简朴,两边梁架各有五个木瓜架住横梁,撑住瓦顶,并悬挂着四盏宫灯。其斗拱横梁上采用绘画、饰金、彩绘等饰之,用山水画、葡萄、花、树、鸟等装扮在梁架上。六根圆柱挂着三副柴联,脊下墙壁两旁各挂着一块联诗,每副柴联,黑漆底,字贴金箔。

爱国情深,发愤图强

良好家风代代传承

厅堂漆金木雕龛桌分别供奉宋两淮节度使、武功武翼大夫李枢(琼)等的牌位,以“思敬堂”为这座李氏宗祠而命名,悬挂于梁上。匾额、柴联,大多是新制的,惟有“思敬堂”三个大金字,厚重、古朴,苍劲有力,欣赏之余,让人充满敬意。据了解,原匾额“思敬堂”被毁,幸好惠来一李氏家祠有旧匾额“敬思堂”尚存,故此宗祠堂号拓字而成,真是一大幸事。而 “弘扬武德”匾额,在1993年重立牌匾时却有一段文字说明:“公讳鹰扬系清乾隆辛酉科举人,荣任昭武都尉,长男士荣任海南岛崖州参府,故立匾,以昭祖德。后因时代沧桑遭毁遗失,兹为溯念先祖武功,复匾重光”。据记载,“李鹰扬,石帆都人,清乾隆六年(1741年)辛酉科武举人”。重立此匾,是李氏宗祠“思敬堂”裔孙对先祖的敬重,也是该祠的荣耀。

李琼,是一位战功显赫的民族英雄。出生于1165年,宋韩世忠麾下制司李子诚之孙,原籍福建省莆田县,因其祖父系广东河源巡检、父亲系惠州巡检而落户惠州。北宋灭亡,金兵占据了北国大半江山;南宋于临安(杭州)建都之后,金兵继续入侵并向南方推进。身在两淮地区的李琼目睹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爱国情深,报国心切,发愤图强,在两淮地区参加抗金战斗,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一次又一次地击退金兵入侵。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因抗金有功,他被封为两淮节度使、武功武翼大夫。李琼年老归家,择居惠州府碣石卫城车门巷,卒于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

据了解,李知彰(1229—1299),系南宋两淮节度使武功武翼大夫李琼曾孙。当时元军攻破临安,南宋三杰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拥立幼帝赵昰(宋端宗)南遁,从福建乘船经沿海至广东饶平、南澳、潮阳等地逃亡,于1276年12月抵达甲子门,驻军于待渡山,郑复等发动当地民众扶宋抗元,乡绅范良臣向宋室进食劳军三日,被封“朝奉郎”;李知彰也参与向宋室进食劳军,后也被封“朝奉郎”。

更有这样一段李氏族人的家训:“敬祖宗,敦孝悌;睦宗族,端伦常;友昆仲,和夫妇;教子孙,尚勤俭;恤孤寡,戒唆讼;安生理,勿非为;忌毒染,慎嫁娶;勉诵读,重交游;谨丧祭,远酗酒;出异教,省自身。”李氏宗祠有这样的子孙后代,都离不开先祖家训、家风的代代传承。

如今,整座李氏宗祠,经落架修葺后,大部分保留着原来的建筑风格,是甲子遗存的唯一四合院式布局的祠堂。这座祠堂,对研究明、清时期海陆丰地区祠堂建筑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汕尾日报通讯员  蔡金针

【祠风文气】祠宇独特 家风相传——探访陆丰市甲子镇古老宗祠“思敬堂” 1,717,876,311,000 4340ddd5f1964917adbc1483153a1c42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