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浩,男,1970年出生于广东陆丰白沙村,1994年毕业于汕头大学,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铁路文艺》《上海文学》《四川文学》《绿风》《散文诗》等报刊,并有作品被《中国文学》《杂文选刊》选载。获李白诗歌奖,《星星》校园诗人奖等各种奖项50多次。
近日,记者采访了沈建浩。
记者(下简称记):谈谈你的创作经历,如何爱上文学的?哪些人对你人生发生重大影响?主要文学创作成绩,代表作是什么?
沈建浩(下简称沈):文学,能改变人生的走向,诗歌像明灯,照亮人生的旅程。与文学的结缘,其实源于小时候连环画的启蒙。我出生农村,小时候真正读到的是小人书,那个年代,《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故事,是通过连环画接触到的,那家喻户晓的人物就这样走进我的童年,走进一个少年的心中,成为我走上创作之路的启蒙。上高中后,对我创作影响最深的书籍,是《红楼梦》《聊斋志异》和《茶花女》《七里香》,我疯狂地阅读,还做了大量的笔记,文学之花就此盛开。上世纪90年代,金庸武侠小说,琼瑶爱情小说和席慕蓉诗歌,风靡全国。席慕蓉诗歌唯美的表达,滋润一个少年的心,使我获得人世间不同的生命体验。纪伯伦说,诗歌是美的呈现。从此美的表达与探索,将烙上我生命的印痕,成为我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真正走上文学创作,还得从大学读书说起。威廉·华兹华斯说,诗歌是心灵的歌唱。1992年在汕头大学读书期间,出于对文学的爱好,我当时加入汕头大学学校广播站和汕头大学日月湖诗社。经常为学校写点广播稿,经常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其中就包括日月湖诗社的活动。这期间就认识了外语系一位美女,叫李健;她不但漂亮,而且诗歌写得相当好,还是日月湖诗社社长。这段时间,我还和师兄们编辑了校刊《汕大人》《汕大青年》,既当记者,又当编辑。磨砺了笔头,锤炼了基本功。
一天晚上,师弟拿来一本《散文诗》杂志,我一见如故,一下就被吸引住了。那天晚上,我就如饥似渴读起来,以至爱不释手。没想到,这个晚上将改变我的人生轨迹。从此我和散文诗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年暑假我在瓜棚下写了两大本散文诗,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开学后,我就急切地交给李健,请她帮忙看看。少年情怀都是诗,现在想来我还得感谢她,是她促使我走上了诗歌创作之路。从此我开始在诗歌的天空下翱翔,像一只雄鹰搏击长空。大学期间,我还要感谢恩师涂江莉、冯尚博士,肖鹰教授对我的教诲与鼓励,是他们给我创作的动力。给我前行的源泉。我开始投稿,1993年散文诗《心灵之舟》发表《佛山文艺》上,并收到全国各地两百多封来信。由此也结识我的一位远在江门市的女笔友吴美霞,也为她写了一百多封情书,那大多用散文诗笔调写的。大学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与诗歌。多次在《汕头特区报》《汕头特区晚报》《北方诗报》等发表,散文诗《窗外》获得四川省作协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征文比赛三等奖,这也是平生拿下的第一个全国奖。大学期间,我获得各种征文奖10多个,成了汕大才子。可以说,人生前半段的诗歌,是为美丽的邂逅写的,为纪念那个温柔的诺言。为了初恋的牵挂,岁月消散了云烟,消散不了美丽的眷念。英国诗人艾略特说过,诗歌是生命的反映。诚然,诗歌给了我梦想的翅膀,给了我自由的飞翔。给我生命立传,唱响生命的谣曲。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2013年,我在新浪开了博客,发表大量诗歌与诗词,大批诗歌被网刊转载,获得了一定的名声。从此,诗歌融入我的血液,拓宽我的人生的深度。近几年,诗歌创作方向由唯美转入对现实的拷问与探求,特别在抗疫期间,发表了反映现实,直面人生的长诗与组诗,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说,“诗歌是真理的探索。” 好的诗歌与世界对话,与人生对话,探求世界哲理与神秘,获得灵魂的真实。我的诗歌大量发表在《人民文学》等报刊,获奖50余次。诗歌还发表在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外刊物上。
记:影响与感悟:在创作路上,哪些诗人与文学大家对你发生过什么影响?你诗歌创作的感悟及诗观?
沈: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说道:诗歌是灵魂的自由表达。每一位诗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与修辞,都有独特的探究与发现。而阅读,既可打开一扇窗户,又可拓宽生命的长度与深度。上大学时,接触到了《散文诗》杂志,那段时间我阅读了散文诗大家柯蓝、耿林莽、邹岳汉、李耕等人的散文诗,散文诗的短小精悍,优美隽永,哲理深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给我散文诗创作插上想象的翅膀。我早期的散文诗与诗歌都带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哲理性强;《心灵之舟》《窗外》《祝福》为代表作,发表在《佛山文艺》《汕头特区晚报》上,并收入《当代散文诗》等选集。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诗歌是思想的飞翔。在汕头大学图书馆,我如痴如醉地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可以说,诗哲的博大,深邃,语言的精炼,灵动,都汇入我生命的体验中,获得真实的人生,它将是诗歌创作的明灯,照耀我前行的旅程。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诗歌是感情的涌动。”每一位诗人,都通过语言去传达自己的心声,去探求世界的真相,去表达自己的立场。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照样触动人们的心灵,获得美的观照。大学期间,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红烛》,他们提出的诗歌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也在一段时间影响我诗歌的走向,那种注重意象,注重辞藻的色彩表现力,深入我的诗歌,早期一批诗歌明显带有意象诗的印痕。当然也阅读纪伯伦、艾略特、策兰、博尔赫斯等人的诗歌,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不灭的印记,充盈人生净化,感悟的风景。他们的思想与哲理,以及对于世界的独特见解,都将进入我诗歌的灵魂,化为诗歌创作的旗帜。
我认为:诗是纯粹的语言,逼近历史的真实,逼近灵魂的真实,逼近现实的真实。
我反对无病呻吟,反对装腔作势,反对哗众取宠;诗是干净的,质感的,是心灵流出的一泓泉水;是荷叶上的梵音,是空灵的。
记:谈谈今后的创作计划?
沈:“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大作家贾平凹说,“一个作家最大的品格是真诚。” 每一个作家都以作品与世界对话,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现世界,真诚去挖掘人性,去构建自己的文学世界。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日常,去描绘风景,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本地风土人情,红色文化,海洋文化,也许是我今后创作的目标与方向。也许会转向历史诗歌与历史散文的写作。作家李洱也说过:作家最基本的素质是敏感。敏锐地去捕捉生活的细节与美感,不断提高自我文化修养,用自己心灵之笔,化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世界,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乘心灵之舟,遨游天地间,去探究人世间恩爱情仇,去探究历史与现实的玄幻之美,去描绘大美河山的玄妙,也许是一个作家一生不懈的追求。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