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6月10日,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分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首次举办。该分论坛由中央宣传部文明实践局、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中国精神文明网承办,“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协办,旨在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交流新做法、分享新经验,凝聚新共识,推动正能量赢得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让党的创新理论照耀网络空间。现摘编部分嘉宾发言,供参考。
在“万物皆媒、人机共生、自我进化”的智媒时代,以5G、大数据、云计算、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飞速发展、迭代升级,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改变了理论传播生态。在此背景下,如何高质量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对此,我从“怎么看”和“怎么办”两个角度,谈谈个人体会。
第一,从技术迭代的趋势看,一百多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理论传播基于传播技术的迭代创新经历了三个阶段,1900年以前基于报纸、通讯社和海底电缆等信息传播基础结构,英国和法国开启了全球理论传播的第一阶段;20世纪基于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基础结构,开启了理论传播的第二阶段;21世纪以来,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传播基础结构正在开启理论传播的第三阶段。第二,从信息传播态势来看,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传播主体多元化。二是传播内容海量化。三是传播环境复杂化。第三,如何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推动中国理论、中国价值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需要加强研究和继续投入。
面对互联网时代党的创新传播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应坚持强基固本、创新为要,守正创新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
一是以内容生产为核心。坚持理论温度、深度与广度的统一,推进理论传播产品内容结构优化,把社会“矛盾点”、民生“关注点”、国际“敏感点”转化为理论传播的“生长点”,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流行元素,推进理论传播与文学艺术、影视创作、动漫制作等深度融合,创作更多年轻态、互动式、分享型的短视频、微动漫等网上理论传播产品;推动分众化传播,让个性化定制、精准化生产、智能化推动等技术更好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服务。
二是以技术创新为支撑。运用互联网技术精准识别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推动网络直播、知识分享、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健康发展,规范和创新人工智能、VR、AR等新技术运用,将“嵌入式”“沉浸式”宣传融入新平台新应用,提升传播实效,切实让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为正面宣传赋能。
三是以体制机制为保障。牢牢把握“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基本原则,深化网络生态治理,推动网络治理向过程治理、协同治理转变;优化技术治理路径,运用主流价值导向引导“算法”,破除“圈层化”“信息茧房”等认知现象;加强互联网理论传播内容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应急处理,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营造天朗气清的良好网络生态。
四是以国际传播为拓展。坚持受众导向、内外有别,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生产不同内容、不同样式的理论国际传播产品。创新叙事方式,强化案例传播、柔性传播、隐性传播,实现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
五是以人才培养为基石。中国社科大是由中国社科院主管主办、以新型科教融合为办学特色的研究型文科大学。中国社科大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学科建设、教材编写、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历史悠久,平台高、资源丰富、师资雄厚。学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传播学下的国际传播学二级学科等设立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相关研究方向。特别是这次参与协办“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分论坛,为我们提供了立体、全面、交叉的学科培养资源与起飞平台,必将促进我校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相关学科的建设发展。(姜飞/中国社科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来源: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