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文学专题
【经典回眸】丘东平:中国战地文学开拓者
  • 2020-11-15 09:21
  • 【字体:    


丘东平(1910.5.16-1941.7.28),现代作家,原名丘谭月,号席珍,广东海丰人。他的作品具有七月派作家的现实主义风格,充满对生活的苦难和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

生平简介

丘东平,1910年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马福兰村农商之家,其少年时代是在大革命的风潮激荡中度过的,求学期间即热衷于社会活动,曾参加由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亡命香港、九龙一带,做过渔贩、水手以及当地天主教会报纸的校对,并开始向当地报刊投稿。

1924年考进海丰县立陆安师范,翌年入干训班学习,结业后参加农运和青年团工作,主编出版团的刊物《海丰青年》。1926年任今汕尾市海丰县农民自卫军大队秘书,1927年参加武装起义并加入共产党,建立苏维埃政权后任东江特委书记彭湃的秘书。

根据海陆丰农民革命的斗争生活,丘东平写了第一篇作品《通讯员》,在193210月《文学月刊》发表,引起文坛注意,周扬在编辑后记中肯定该文是篇很动人的故事。 1934年鲁迅和茅盾应美国友人伊罗生所托,在选编中国作家短篇小说集《草鞋脚》一书时收入《通讯员》,并评价东平及其创作。

抗战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丘东平逃亡香港,做过海上渔船短工,摆过小摊贩,当过天主教会报纸的校对。1932年初,1932年前后,丘东平由大哥丘国珍引荐,到十九路军翁照垣旅当文书,参加了上海“一·二八”战役和后来的福建倒戈反蒋事件。这一时期其处女作《梅岭之春》发表于其与人合办的《新亚细亚月刊》(香港)创刊号上,但为他带来声誉的则是发表于左联主办的《文学月报》上的短篇小说《通讯员》。其早期小说多以作家在海丰的经验和在十九路军的经验为素材,或以略带表现主义风味的笔法刻划根据地的新生活新人物,或揭示中国军队的严厉而腐朽的生活,为30年代左翼文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1934 1月参加福建事变;闽变失败后重回上海,和“左联”作家一起从事革命文学活动,在陈望主办的《太白》杂志社任技术编辑,继续写作一批反映海陆丰农民运动和“一二八”松沪抗战的短篇小说与战地报告。是年底往日本,在东京参加“左联”组织工作和创作活动,其作品受到郭沫若的赞扬。郭在《东平的眉目》一文中说:“我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先影,我觉得中国的作家中,似乎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人”。1934年底丘东平赴日留学期间,参加了左翼东京分盟,曾向郭沫若请教,郭写了《东平的眉目》寄托其瞩望,认为其作品有“一个新的时代的先影”。

1936年初丘东平回到上海,参加革命文艺创作和政治活动。同年6月与鲁迅等63人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主张坚决抗战。1937年随叶挺到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工作。翌年春随军挺进大江南北,后随陈毅转战于江南敌后,任政治部敌工科长兼陈毅的对外秘书。在创作上塑造了人民军队的艺术形象。翌年以一支队的党代表出席新四军首次党代会。

全面抗战爆发后,东平参加了上海“八·一三”抗战,同时执笔同草明、邵子南、欧阳山、于逢合作创作了中篇小说《给予者》,随后又北上济南,南到汉口、南昌等地,活跃在抗战的最前线。1938年春,加入新四军,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1938-1939年是他创作最活跃、最有成就的时期,其代表作《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第七连》等近十篇小说和战地特写,都发表在胡风主编的《七月》上,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民族的抗战意志,“展开它,我们就象面对着一座晶钢的作者底雕像,在他底灿烂的反射里面,我们底面前出现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受难的以及神似地跃进的一群生灵”。(胡风《〈第七连〉题记》)1940年,丘东平到苏北解放区任鲁艺华中分院教导主任,曾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华中分会领导工作。

1941年春,在江苏盐城成立鲁迅艺术学院华东分院,刘少奇兼任院长,丘东平为教导主任。同年成立苏北文艺界协会,丘东平任理事。教务之暇,努力创作,写完《茅山下》前五章,先出单行本。是年夏,日军疯狂扫荡熬埠区,军部决定疏散,鲁艺分院化整为零,师生派往地方政权和武装队伍参加战斗。723日傍晚,丘东平等3位领导率师生200余人,从盐城东北向西南一带移动,翌晨在北秦庄遭日军袭击,丘东平在掩护教师和学员冲出火力网时,以身殉国。年31岁。

后世评价

丘东平的作品大多发表在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上,解放后,因为胡风冤案事件,丘东平长期被冷落,作品很少出版,现代文学史不再提及。丘东平牺牲后,他的妻子在家乡和和丘东平母亲同住,土改时分到两亩地,两女性难以耕种乃雇一人耕种,被视为地主婆而批斗,丘东平妻子受不了这个委曲而自杀。胡风冤案平反后,丘东平才有所介绍,这位英勇的天才逐渐被人们认识。2010年,广东海丰县举行了丘东平百年诞辰纪念会。(《文汇读书周报》2011325日第七版,彭小莲文章)

为纪念丘东平,北秦庄当时曾命名东平乡、东平村,该地中学改名为东平中学,他牺牲前站立的那座桥命名为东平桥。生前好友编辑其文集各有胡风编的《东平短篇小说集》《第七连》、周而复编的《茅山下》、彭柏山编的《东平选集》、于逢编的《沉郁的梅冷城》等。

著作书目:

《沉郁的梅冷城》(短篇小说集)1935,天马;重编本,1983,花城

《将军的故事》(小说)1937,北新

《长夏城之战》(短篇小说集)1937,上海一般书店

《给予者》(中篇小说)与欧阳山、草明、邵子南、于逢合著,1937,读书生活出版社

《第七连》(报告文学)1937,联华书店

《红花地之守御》(短篇小说集)1940,一般书店

《茅山下》(短篇小说集)1944,韬奋书店

《东平短篇小说集》1944,南天

《火灾》(中篇小说)1948,上海潮锋出版社

《东平选集》1953,新文艺

                            (来源:百度)

 

【经典回眸】丘东平:中国战地文学开拓者 1,605,374,475,000 cd06206c7f194fceb2827369f27ddd33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