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建是汕尾新市民,他爱好文学,特别对自己的家乡故土情有独钟,并凭借其独特的文学风格、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家学渊源,几十年间创作了一批有深度、有广度、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先后出版中篇小说集一部,短篇小说集两部,散文集两部,报告文学集三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目前,他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当选首届汕尾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那时,刘祖建在贵州省团委和贵州民族学院联合举办的行政管理专业学习,地址在贵州省团校。来自贵州全省各地的青年在此汇聚,很多老师是全省的骨干教师,学生也是全省的青年精英。这里成了贵州成千上万追求梦想青年的人生加油站,一个扬帆远航的人生驿站。在这群人中间,一位来自贵州黔北的农村青年学子刘祖建走进了师生的视野,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每月文艺晚会都是展示才艺的舞台,每场晚会,文采飞扬的主持词和男女主持人的精彩串讲,总是把晚会一次次推向高潮,而幕后主持词作者刘祖建也成为明星人物。
尔后,他在贵州省《青年时代》刊物上发表了《情债与权梦》,更是让刘祖建名噪一时,他得到了贵州省《青年时代》总编刘彻东老师和一些贵州籍全国知名作家的关注、赏识和悉心指导,从此踏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刘祖建在创作中。
二
刘祖建祖籍四川涪陵,出生在贵州黔北地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后来其祖父举家从四川辗转到贵州正安县市坪一带经商,并在此安家落户。他的外公以卖茶水为副业开茶馆。他的外公是摆龙门阵的高手,他不识字,但记忆特别好,《三国》《水浒》《隋唐》《封神演义》里的故事他信手拈来。刘祖建从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他外公还是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是唱傩戏的主角。到了他父母这一辈,一家子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父亲念过初中,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既能当会计,又会干农活,还会理发,既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毛笔字,还会画画,闲时还爱看书,而且经常给孩子们讲述各种各样故事。这种独特的家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刘祖建及其弟弟妹妹,使刘祖建在穷困但不失温暖的环境中成长。
刘祖建从小生活在农村,在那里度过了艰苦而漫长的十年求学时光。高中毕业时,因为高考刚刚恢复没多久,很多老三届学生参加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刘祖建的大学梦未能实现。十年动乱,百废待兴,国家需要通过多种手段选拔人才,1981年下半年,刘祖建和无数青年有幸参加了贵州省的招干考试。这年冬天,他幸运接到了县组织人事部门的录取通知。1985年,刘祖建考上了贵州民族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正安县团委工作;1988年6月,正式调入贵州省团委,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跨越。
三
刘祖建的文学创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纵观他从与文学结缘,到追随缪斯的脚步、用文字抒写胸臆情寄乡土,收获丰硕成果,他与他的乡土创作经过了三个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刘祖建追随缪斯的脚步、进行文学创作的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里,他创作了《情魂梦断》《风景的诞生》《少女苦妞》《情债与权梦》《野恋》《苦涩恋歌》《情的诱惑》《寒梅》共八部中篇小说。因为刘祖建生活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对农村生活点点滴滴刻骨铭心,有丰富的感情,有深刻的了解。这段时间的作品,十分关注农村中的普通人生活,他以青年人的爱恨情仇、婚姻家庭为切入口,故事中有的是因为生辰八字不合毁了婚姻,有的是因为封建彩礼毁了婚姻,有的是向往自由的生活和美好的爱情而勇于献身,有的在新思想与旧观念的冲突中不能自拔走向自我毁灭,有的是为了追求美好爱情而遭到封建势力的荼毒,有的是讴歌勇于冲破封建势力的藩篱,追求自由的爱情生活和美好的人生。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青年一代普遍存在的思想嬗变,新旧冲突,充分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不同代际之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冲突,揭示了人性复杂和社会思想多元带来的碰撞,反映了年轻一代都在寻找新出路的时代潮流。
莎士比亚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生活毁灭给人看。刘祖建的中篇小说大多以悲剧收场。最值得一提的有两部作品,一部是《情债与权梦》,小说的主人公贵生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他因得了意外之财而被定为漏划地主,水兰姑娘的出现改变了他的生活,姑娘以身还情债又离他而去,最后贵生为升官发财,听信八字先生谎言活埋儿子,升官发财梦也化为泡影,反映了特定时期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封建思想对人的残害。《少女苦妞》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作品。苦妞的父亲莫名其妙地被划了地主成分,受到父亲的连累,她变成了地主的女儿,她的人生悲剧也从此开始。由于地主的成分,许多贫农的儿子都不敢娶她,她被迫嫁到一个贫穷的山村,因三家每家人能凑100元共300元的彩礼,她也就只能给这三个男人轮流做妻,成了他们生育和发泄的工具,最后她因一连生了四个女孩,没生男孩,被当作丧门星扫地出门,又再次被出卖到一个贫穷的山村,走向了自寻短见的绝路。苦妞的命运令人感到悲愤,也振聋发聩!
刘祖建第二时期的文学创作,时间跨度集中在本世纪头十年,主要作品是短篇小说。这一时期,他对篇幅虽小、内容却很丰富,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真实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短篇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觉得,在快餐式阅读普遍流行的时代里,短篇小说是一种很好的文学样式,它既不让读者阅读时花太多时间;而作者创作一篇短篇小说,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好的短篇小说,就像一杯美酒,读后回味无穷。他认为,短篇小说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他先后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一部是《那梦那情那人生》,一部是《红尘寻梦》。这期间,他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刘祖建第三时期的文学创作,时间跨度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集中反映在《乡村风情》和《梦回童年》两部散文集中,他用饱含深情的笔触书写和赞美了他与父老乡亲、同学、朋友、兄弟姐妹的深厚感情,刻画和描写了故乡美丽如画的绿水青山,充满生机的动物植物,令人神往的童年趣事,古老淳朴的民俗风情。这是农村生活的一幅美丽画卷,是作者用心用情用血汗书写的奋斗史。
四
刘祖建在创作过程中,善于汲取各种文学元素,不断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使作品具有艺术性和吸引力。细看他的文学创作,其风格最明显而突出的是,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他都努力将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和思想、情感的传导力达到融合,真诚地感受和体验生活;他擅长运用平实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娓娓的叙说,将贵州黔北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融入到作品中。同时,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沉浸在小说故事中,进行深入的人生哲学思考或者在优美的散文中感到精神的愉悦。
刘祖建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多产作家,在工作之余,他还出版了3部报告文学集。至今,他已在《故事会》《微型小说精品》《青年作家》等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多篇,而且多次在全国性的征文中获奖,有好几篇作品还获得了一等奖。
刘祖建的文学创作之所以不断走向成功,是因为离不开他家庭的熏陶、农村生活的磨砺以及独特的人生经历。正所谓钟灵毓秀,他生活过的故土家乡给了他创作的灵感,给了他热情,给了他源泉,给了他才智,再加上他细腻的内心世界的不断升华,才能锻造了一位具有人文情怀和文学才华的乡土文学作家。
汕尾日报通讯员 山风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