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尾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卓国贤做客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围绕“高质量统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题与网友在线互动交流。
访谈现场。
主持人问(以下简称“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情况。
卓国贤答(以下简称“答”):今年以来,汕尾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GDP 739.95亿元,同比增长5.3%,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1个百分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从生产领域来看: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9%,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逐步回暖。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5%,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势强劲。上半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0%,比一季度提高6.0个百分点。服务业稳中有进。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比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从消费需求来看:投资结构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9%,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9.3%,比上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市场消费持续活跃。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0.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0个百分点。从要素保障领域来看:财政收支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9.4%。金融信贷稳健运行。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6.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6%。
问:市统计局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今年以来,市统计局深入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2+9”工作安排,锚定“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的全新发展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持续精准发力,充分发挥统计部门“晴雨表”和“风向标”作用,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强化经济预警研判分析。立足全市经济发展态势,认真分析统计数据,研究指标关系,重点指标的位次变化、速度升降、结构变动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供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科学提出建议对策,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报告,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动,构建定期会商机制,综合研判行业发展态势,形成“统计献策、部门落实”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统计服务。定期深入“四上”企业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馈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盯紧准规模企业,着力打通企业“纳统”的“最后一公里”,千方百计推动企业升规纳统,不断夯实经济底盘。
问: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调查标准时点、调查对象和主要调查内容是什么?请您介绍一下。
答: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调查标准时点为2025年11月1日零时。调查对象为我国境内抽中住户的全部人口。调查内容为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调查指标总体上与以往的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保持衔接。同时,增加了一些反映人口高质量发展和最新政策需求的相关内容。
网友“笑为心”问:我市的经济数据,发现地区生产总值GDP总是被提及最多,请问这个指标的作用是什么?
答:我们经常说的GDP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第一,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判断其经济总体实力和经济发展的快慢,是监测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性指标。第二,GDP可以用来进行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人均水平、能耗强度、通货膨胀等分析,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总的来说,通过GDP,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人均水平、能耗强度等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对制定各种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友“鱼游天下4696”问:之前查资料的时候注意到公安部门的人口数据与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是不同的,比方说2024年全市户籍人口有352.71万人,但汕尾市统计局公布的常住人口为270.11万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
答: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这两组关于人口的数据都是对的,只是统计口径不一样而已。户籍人口是公安部门按照户籍人口的登记数计算的,包括户口登记在本地而外出经商、务工、读书等本市人口。而常住人口数是指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不管其户口登记是在本地还是在外地,是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及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得出来的人口。